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棉、黄麻产国,全球第二大的丝绸生产国,在全球纺织行业的地位不可谓不重要。2020年,印度的纱线产能占到了全球总产能的22%,而印度纺织品的出口金额也占到全国出口总收入的将近15%。受疫情影响,印度的第二、第三产业遭受重创,纺织企业的开机率也一度从九成下降至不到七成。市场普遍认为这一部分缺失的市场份额极有可能被其余国家补足,且有相当一部分会被中国承接。
事实上同样的剧本在去年10月份就曾有过上演。当时印度受疫情影响织造产能受限,大批制造企业存在到期交不出货的情况,这就带来了相当多的一批外贸订单回流,为数不少的外贸企业甚至一度出现爆单的现象。再叠加供应端由于新疆轧花厂产能过剩引发的新棉上市时火爆的籽棉抢收行情,一时间拉动原料棉花的价格出现了一波暴涨。郑棉期货主力合约的价格从低点12700涨至最高15300,涨幅高达20.5%。
我们认为当下这波印度订单的回流要想复制去年10月的行情还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去年第一波疫情爆发之初,印度参照其余发达国家对港口和航运进行了封锁。而当下,印度政府并没有和去年一样采取封国的行为,因此对于出口订单的缩减也不及去年10月。此外,从时间上说,去年9.10月正处于纺织行业的传统旺季,终端服装消费需求的爆发为纺织行业带来了充分的活力。而站在当下的时点,5月往后,6、7月份属于纺织行业的淡季,本身下游的订单就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因此从印度方面转移过来的订单量也相应的有限了。
据了解,5月初我国山东、河北的部分纺企的确有反应接到了少量从印度地区回流的订单,但并不十分普遍。且新增的订单大多以低支纱气流纺的中低端产品为主,包括一些家纺用品和床上用品。由于是外商直接向国内厂家下单,因此交货期短,利润也普遍比较一般。
在当下新棉产量悬而未决,下游纺织行业又即将进入传统淡季的时点,市场缺乏有效的价格指引。一定的订单回流对于市场来说的确可以释放积极信号,提振业者的操作信心,对短期的棉价构成利多。但中长期看印度疫情的再度爆发一定程度会抑制棉纺的终端需求。印度人口基数庞大,且对于低端衣着服饰的需求较高。据统计,20/21年度印度全国的棉花消费总计550万吨,占到全球棉花总消费量的将近20%。一旦印度国内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这一部分的需求缩量必然会对棉花价格造成不小打击。
事实上对于目前的棉花市场来说,供应端对价格的扰动会相对更直接一些。棉花属于喜温耐旱,春播秋收的作物,对于北半球的棉花主产国而言,4、5月份属于棉花的主要播种期。而在播种期间内,极易由于天气条件的不利变动而引发资金炒作,带来价格的大幅波动。
我国新疆地区的新棉播种在5月初基本就已经全部完成了,而近期在南疆阿克苏部分区域遭遇的大风异常天气导致了棉花大面积受灾。部分被吹死、吹伤的棉苗需要进行重播,由于目前已经错过了棉花黄金播种期,重播或补种料很难完全弥补对于新年度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也因此引发市场对新年度棉花供应的担忧。
美国USDA5月份公布的供需报告中首次给出了对于21/22年度新棉产量的预估,其中中国区的产量为624万吨,同比去年下降了46万吨。但美国产区种植面积的增长又为美棉新年度的增产带来了有利条件,报告显示美棉新年度的总产量在385.90万吨,同比上一年度增长了54.25万吨。叠加印度新棉也存在小幅增产,因此就目前看来本年度全球新棉的供应暂时不会有太大压力,但也仍需关注后续种植期间产区的天气变化情况对价格产生的影响。
具体到期货盘面上,我们认为整个5月由于存在种植期天气炒作的可能,棉花整体宜多不宜空。4月末下游纱线企业的库存整体维持低位,加工利润小幅回落但仍保持良好,开工率上升至历史较高水平。相较于化纤企业为数不多的新单,棉纱厂商大多能维持1个月到1个半月的订单数量,部分大厂能排单至2个月后。这给予了棉纱企业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为原料棉花的价格形成一定托底。策略上我们认为短期棉花主力09合约应以偏多思路对待,已开仓者建议多单继续持有,未开仓者建议等待价格回落后择机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