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CCI的收购集中在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拉贾斯坦邦、中央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泰兰加纳邦、安得拉邦、奥里萨邦和卡纳塔克邦等10个主产区。但据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等地的棉花加工企业、棉花出口商反馈,11月下旬以来,印度棉农向CCI交售籽棉的热情呈现持续回落、降温迹象,CCI收购的增速也有所放缓;而私人棉企的收购、加工则逐渐有效启动,从CCI“虎口夺食”的操作增多,一些私人棉企纷纷到棉田、农民家里收购,为农民解决运输、回款的后顾之忧。
CCI的MSP价格收购减速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印度联邦院先后通过了三项新农业法案“惹祸”,北方各邦农民反抗尤其激烈。莫迪政府希望通过新农业法案,提升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市场化水平,让国家淡出农产品收购主渠道的角色,改由农民与企业直接交易。但一旦政府“兜底”的运转模式取消,“最低收购价”被打破,农民在与私人公司、贸易商、超市等的交易中处于明显弱势;
二是随着ICE、MCX及CCI销售底价不断上涨,印度国内籽棉、皮棉现货价格也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涨,私人轧花厂、棉企也不得不连续上调籽棉收购价,与MSP的价差大幅收窄;再加上私人公司收购、定价、检验比较灵活,尽可能给以农民实惠,因此印度棉花资源被分流的现象加剧;
三是CCI除对特伦加纳邦放宽收购标准外(主要是因10月份降雨频繁导致籽棉含水率大多超过12%I),对古吉拉特邦、旁遮普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地籽棉收购标准却没有相应放宽,引发农民、种植业者的强烈不满;
四是12月份印度新棉上市量持续大幅增长,但CCI因疫情泛滥、因皮棉出口减缓、因卢比对美元升值及资金流等等问题而不得不主动“踩刹车”,农民在存储条件有限、现金流压力较大的前提下,只能将籽棉销售给私人企业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