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韩国旅游一定会去东大门,商业人士去韩国一定会考察韩国东大门,这似乎已成为国内专业市场负责人当前不约而同选择的一门"必修课"。 这不禁让人好奇,韩国东大门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韩国东大门商圈1905年初具雏形,历经变迁与磨难,到现在,已经走过了百余年岁月。它已经从最初的以路边摊为主的小村落发展成为了如今亚洲最大的时尚购物中心之一,也成为韩国最著名的集时尚、观光、购物为一体的核心商圈。
东大门商圈每年吸引着数百万名的国内外普通顾客和专业买手。据调查,去韩国首尔观光的外国人中,有一半以上必去东大门商圈。东大门商圈的持续发展和有增无减的吸引力,使亚洲乃至世界的服装经营企业和服装经销商都向这里聚集。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历来是商业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东大门商圈的成功也不例外,独特的经营风格和与众不同的特点造就了今天专业市场里独树一帜的东大门商圈。
韩国的"美元箱子"
经济地位不可小觑
东大门商圈在整个首尔经济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东大门商圈的经济辐射半径不仅涵盖了首尔,甚至辐射到了整个韩国。它是面向韩国全国的服装产业聚集地。据调查,东大门商圈占据了韩国国内服装市场30%以上的份额和首尔地区服装市场50%以上的份额。
据统计,目前东大门商圈内共有37个大型批发及零售市场楼宇、近4万个商铺、10万余名从业人员,日平均销售额达到400亿韩元,日平均客流60余万人,外国观光客每天有5700人左右、海外购买者每年达到70余万名,其购买能力在40亿美元以上,这个数值占韩国纺织纤维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同时也超过了韩国笔记本电脑的出口创汇额。
由此,东大门商圈也被称为韩国的"美元箱子"。
东大门商圈还流传着一个"3:5:2法则"。即进入到东大门商圈内进行经营的店铺中,30%能取得非常高的赢利,50%能获得中等水平的赢利,只有20%的店铺最后是以失败收场的。由于东大门商圈的这种高回报率,在韩国也引发了一场学习东大门的热潮,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商圈,能保持80%的企业在其中赢利。
两天内交货
快速的反应能力
东大门商圈有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传统优势,即服装的快速生产流通。这里聚集了从事面料、服装辅料、生产加工、商品企划与设计、流通的各种工厂和企业,贯穿了产业链的上游到下游,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都能在这里找到,东大门商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为具备了这样的产业集群优势,在生产速度和生产费用上都使得东大门商圈有着突出的竞争优势。
据韩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朝鲜日报》的一篇报道,某年的9月17日,一个来自日本东京的服装商人在下午4点到达韩国金浦机场,到东大门市场订购了300件的夹克和套装,当合同交易完成时,时间是18日的凌晨两点。拿到订单的韩国商人将完成订单必需的面料、拉锁、纽扣等全部材料采购到手时,时间为18日的早上8点左右。然后韩国商人将这些原材料交给加工厂,当加工厂把全部产品生产完毕时,时间是19日的凌晨。日本商人将这批服装带回日本,发给其代理商,代理商将货品摆上柜台开始销售,时间是19日的傍晚时分。
整个过程,从日本客商在东大门市场下订单到最后商品摆上货架,所用时间不到两天。
而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现在这个速度又加快了。只要一位知名艺人身着一件时尚服装出现在电视上,东大门市场的商家和设计师们就会连夜赶制出一模一样的服装。第二天上午,当潮男潮女们来到东大门时,最新的时尚服装已经高高挂在各商场最显眼的摊位上。
在东大门商圈内,顾客不但可以购买到服装成品,而且从面料、纽扣、拉锁、商标标签、包装用的纸袋、纸盒都可以实现一站式购买,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完整的服装产业集群中心。
摒弃价格战
设计师品牌强势出击
为了打造国际化的东大门商圈,设计能力至关重要。过去,东大门商圈的核心竞争力是低廉的商品价格,当来自中国等东南亚地区的服装以更低的价格大举进入到韩国,并占据了东大门商圈80%以上的比重时,东大门商圈意识到:价格战已经失去了意义。
目前,东大门商圈内有很多设计师品牌,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竞争模式。据统计,在东大门商圈内销售的服装,70%~80%是设计师品牌,而且近7成是直营店运营。也许老板本身不是设计师,但这个公司里一定有一批设计师在支撑着品牌的发展。
这些设计师们大部分有着多年国内外著名品牌公司实战经验,他们所创建的设计师品牌不仅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好评,也代表着东大门商圈的时尚品位和实力。虽然设计师品牌的服装单价都在人民币千元以上,但前来购买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设计师品牌很多还进入了欧洲、日本、美国市场,每年出口额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的品牌正不断涌现。
东大门商圈的由来及发展阶段
东大门市场建立于1905年7月5日,是韩国国内最早的近代意义上的市场。 建立之初的名称是"广长株式会社",因其所在两座桥-广桥和长桥之间而得名之后,东大门市场逐渐成为韩国近代商业的中心地,但后因战乱,市场被完全破坏。
后来,商人在废墟上支起露天的棚子,大约有2000个左右,从物物交换开始,随着人流不断在此聚集,逐渐形成了村落,主营衣服加工和销售,奠定了现在东大门商圈的基础。
东大门商圈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1阶段 1905年到1960年。1905年,在韩国首尔钟路5街,靠着启动资金7.8万韩元,30名韩国商人建立了"广长株式会社"。"广长市场"时代开始,这是东大门商圈的雏形。最初这里主要销售棉织商品,后来开始销售生活用品,但是又逐渐发展为以销售服装为主的批发市场。
第2阶段 1960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上世纪60年代,清溪川商铺和和平市场逐渐在此建立。到了70年代初,市场楼宇开始如雨后春笋般集中出现。在70年代中后期,东大门商圈已经涵盖了所有和服装相关联的行业,东大门商圈的产业集聚地属性开始显露,并向着全国性的大批发市场目标迈进。
第3阶段 从1990年到现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Migliore、Doota等大型复合购物中心的建立,以及便捷的交通、丰富多样的街头活动,东大门商圈开始快速成长起来,最终成为了韩国国内最大的服装交易集散地,也由此确立了韩国时尚中心的绝对地位,并一直保持至今。
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出口,而开始尝试独立"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是,2008年2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MAGIC SHOW"上,韩国东大门商圈的设计师品牌HEMPEL打败了众多美国本土著名品牌,得到了当地买手的最高评价,并在现场收获了数百万美元的订单。
此外,很多东大门商圈的设计师品牌还进入了国内外著名的百货商店,甚至,目前韩国百货商店里的知名品牌中,来自东大门的已经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东大门=低价商品"的传统形象正在逐渐消失。但东大门商圈并不满足于这些,在未来的规划中,它们将更高层次的竞争定义为"不是单纯的设计,而是设计生产能力"。
划区经营
复合型商业业态典范
目前,东大门商圈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传统商圈、东区批发商圈和西区新兴零售商圈。传统商圈的市场楼宇多建于1905年~1990年之间,以销售综合成衣、面辅料、内衣、皮革制品、装饰品和鞋为主。东区批发商圈的市场楼宇大部分兴建于1990年以后,多以年轻人的休闲服装为主打。西区新兴零售商圈大部分兴建于1996年以后,以经营休闲时尚服装、进口服装、设计师品牌服装、面辅料、综合成衣的零售型购物中心居多。
在这三个区域中,传统商圈的市场楼宇数量最多,但西区新兴零售商圈的市场楼宇新建速度最快,新建数量也最多。仅2006年到2007年一年间,就有3个新开张的大型购物中心,它们是2006年建成的La Mode以及2007年建成的Fashion TV和GOODMORNING CITY。这些新建的购物中心都是百货商店式的超大型复合购物中心。而在店铺数量方面,西区新兴零售商圈也后来者居上。新建的Fashion TV店铺数量为2088个,GOODMORNING CITY的店铺数量更高达4000个,远远超过了传统商圈和东区批发商圈内单个市场楼宇内的店铺数。
新建的大型购物中心多为高层建筑,并且楼层分布上也颇具特点,以GOODMORNING CITY各楼层构成情况为例:地下7~5层为停车场;地下4层为桑拿和康体中心;地下3层为生活馆;地下2层为进口名品和百货;从地下1层到地上2层为淑女服;3层为男装;4层为婴幼儿服装、运动装和男装;5层为装饰品、贵金属、眼镜、婚庆用品;6层为时尚百货、皮革制品、运动用品;7层为电子产品、文具、玩具;8~9层为多媒体电影院、甜点屋、餐厅;10~11层为多媒体电影院(8个大型馆);12~16层为大厦办公室。
这种形态的商业布局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服装交易市场,而是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
- ·韩国东大门如何从服装交易市场升级为 08-09
- ·海青节服装设计大赛开幕 两岸年轻设 08-08
- ·女性拥抱西方时装潮流 朝鲜出现仿冒名 08-08
- ·帘内试衣服帘外露春光 西安服装店试衣 08-08
- ·中国彝族服饰登上时尚舞台 08-08
- ·“新常态”下废旧纺织品的生存之道 08-08
- ·中银绒业与武汉纺织大学建立人才培养 08-08
- ·天虹纺织合资设新疆纱线生产基地 08-07
- ·欧盟时装仿货占9.7% 每年因仿货损失2 08-07
- ·新款放上网仿品就出现 传统服装市场转 08-07
- ·ICE期棉周四跌至近五个月低位报每磅6 08-07
- ·东莞制造业日趋“烦恼” 平均缺工率3 08-07
- ·越南与欧盟完成FTA谈判 可望年底签署 08-07
- ·越南总理指示计划投资部尽速制定新企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