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外”的爆红,让常州人想到了上世纪80年代闻名国内的“香港摊”也曾经,“常武”“潇翔”“瑞卡”等一批服装品牌,至少红遍全江苏
如今,在我市的17家商场里,能找到11个本土知名品牌蓝豹、倩云、ERQ、飞洋鱼、秦相汉府……你知道几个?
在过去的一周,广东服装品牌“例外”借着中国彭丽媛的出访在整个服装行业掀起一阵旋风,也引发了国人对本土品牌的时尚热。
回看常州,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基地,共有纺织服装企业800余家,纺织服装在江苏省出口规模中一直稳居前两名。记者从常州多家百货和服装企业了解到,近5年来,常州服装自主品牌再度崛起,服装产业正从制造加工向自主设计、自主品牌发展。尽管像“例外”这样的“设计师品牌”还是少数,但品牌意识已经深深根植于服装业。
1、上世纪80年代,“香港摊”闻名全国,除了“剥样”制作,前店后坊造就了初级阶段的“常州制造”
业内人士说,常州的纺织服装历史就是从刘国钧的大成厂开始的。早在1980年代,轻纺名城常州就名满天下。
1982年7月15日,惠民桥小商品市场正式更名为“常州市迎春综合市场”。从那一年起,常州人就将这个引领时尚、独一无二的“迎春市场”昵称为了“香港摊”,简称“港摊”。吃、穿、用商品和修理服务配套齐全,堪称“综合体前身”。
在这个拥有16大类3000多种商品的“综合体”里,最大的亮点就是翻新快、上市早的服装。
当时在“香港摊”做服装的印婉娣家里有18台缝纫机,款式都是从上海大商场买来的样衣“剥样”制作,“前店后坊的作坊式制衣在当时的港摊很普遍。”有资料显示,经过10年历炼的迎春市场,1990年成交额达8482万元,1991年1.13亿元,1993年1.65亿元。
在“香港摊”消失后,随后兴起的江南商场、青云坊、西瀛里服装店大多是从杭州、广州批发进货。
1994年开始,长年在“港摊”上制作的“本土品牌大军”挺进了市内各家商场,成了当时著名的“杠子派”。如今鼎鼎大名的“蓝豹”早年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2、上世纪90年代,鼎盛期的常州服装,品牌有200多个,但准确地说,大多数只能算“有商标的服装”
上世纪90年代,服装企业只要照样板做衣服就能赚到钱,在那个年代,常州几家商场几乎都是地产品牌的天下。
资深百货人士杜玉华记得,“那个时候男女装加起来,常州服装的各类牌子得有200多个。商场的格局不像现在有中岛、边厅,高档些的品牌,比如潇翔、常武,都是挂在墙上陈列的,中低端的,全都吊在杠子上。”
1990年时,刘娟萍注册了“倩云”女装,同年9月,“倩云”也挂上了常州百货公司的杠子。
“生意太好做了,试穿不照镜子、买衣服不还价。”刘娟萍至今清楚地记得,有一款编织面料带装饰围巾的大衣,每天都能卖掉50多件,“一卖就是一个冬天啊,真正叫爆款。”倩云的女装在当时引领了常州城的时尚。“商场里是一个款卖得好,所有的品牌都迅速仿制。”
3、从1998年起,真正的“品牌”开始入侵,本地服装品牌惨遭“洗牌”
回想起从前的“好日子”,如今在浙江湖州做服装加工的闵茹至今仍感慨:“那时候,我有自己的服装加工厂,在西瀛里也有自己的店,赚钱太容易,做服装的企业也就自然缺乏自创品牌的意识和动力。”
谈起那个时候的地产品牌,闵茹笑着说,“与其叫品牌,不如叫产品。”当时很多做服装的老板对“品牌”和“设计”的概念都不太重视,他们只关注这款服装能否卖钱,哪怕只是复制海外名牌的款式。而设计是服装的灵魂,这方面的缺失使常州服装品牌的崛起失去了支柱。
然而与此同时,上海、杭州甚至福建的服装品牌因更加注重自主品牌的打造而纷纷后来者居上。同时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卖方市场迅速转变为买方市场,在产品并不稀缺的时候,消费者开始了对品牌的辨识与追逐。
“大概就在1998年以后,商场涌入了大量的外地品牌。随后杠子全部取消,专厅随之而生。”杜玉华当时一眼就能分出哪些是外地品牌,凡是出样用没头模特的牌子,一定是外地的。本土牌子都用大量“有头有脑”的模特密密麻麻出样。“也就从那时开始,“抄袭成风”的地产品牌首先被淘汰,留下来的地产品牌不会超过40个。”
闵茹说,事后想想,其实做产品和做品牌,完全是两码事。但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懂得品牌的设计、建立、维护、更新这套流程。在钱好赚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把钱砸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品牌”上。
200多家本土服装品牌中的绝大多数,就是在那个期间开始“掉队”的。
4、又走过一段代工的“潜伏”之路,近5年来,我市自主品牌开始再次走向全国
“2003年POLO、雅各斯丹在常开柜,2004年迪奥进驻购物中心,标志着国际品牌正式进入常州市场。”就任过纺院老师、获得过江苏十佳设师称号的卞嘉伟回忆说,“杠子派”中近百人分流做起了各种品牌代理商,其余的转行做加工,加入OEM(贴牌加工)行业。选择来自于当时各自的优势,资源丰富的做代理,生产上规模的做加工。
说到OEM,便绕不过金坛,因为“每20个地球人就有一位穿‘金坛制造’的服装”。
金坛服装界元老级人物王菊富曾经跟记者介绍过,“全球前300位的‘机缝类’服装品牌商中,有近200家跟金坛服装有过合作。”其中包括“GAP”、“圣诺朗”、“POLO”、“优衣库”、“G-STAR”。业内还流传过这么一句话:没和金坛合作过的国际品牌商,一定不是大牌。但生产利润与品牌利润之间的差距是惨不忍睹的。由金坛生产、在欧洲售价50欧元的服装,厂家只能赚到一两个欧元。长年依靠OEM获取“最低端的制造利润”让历经沉浮的“自主品牌”一词再次被广泛地提起。
其实,近年来,自主设计自主品牌的服装企业增长明显加速,正在向“常州设计”转型,品牌意识已经逐渐植根于常服装业。
2008年成为金坛服装的创牌大年。“秦相汉府”、“丝情诺漫”、“波仕曼”都在那些年开创出一片天地,“飞洋鱼”也为金坛服装摘回了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5、渐渐在国内做出点新气象的常州品牌,因为缺乏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如今再次面临“透明天花板”
90年代的常州也诞生出了全国首批十佳设计师唐炜。卞嘉伟回忆这段往事时这样评价,“如果唐炜能坚持住,也许会成为今天的例外。”刘娟萍也表达出相同的意思,“当年他设计的款是现在大家普遍接受的纤细、飘逸的风格。他走得快,但可惜后程没有发力。”
“出不了‘例外’,因为没有土壤。”
一路坚持的刘娟萍早在2000年就让“倩云”跨出了常州,“加上本周最新开出的溧阳店,倩云已经在江苏、浙江、安徽拥有了35家店铺。”一位资深百货业人士称“倩云可算得上目前销售最好的常州本土女装,但常州培育不出‘例外’,因为土壤有区别。”
刘娟萍曾经给一个业内著名的女装设计师开过百万年薪,“她不愿来常州,说除了北上广、深圳杭州,其他地方都不考虚。”刘娟萍的问题“飞洋鱼”的老总杨兆群也不陌生,“设计师来了常州也留不下。他们觉得这里没有创作氛围,找不到设计师圈。”
“为一个品牌投入千万是起步价,”杨娟萍说,在理念与市场一对矛盾中,“大多数企业家会放弃理念转投市场的怀抱。”在“市场凯旋论”的指引下,“常州本土服饰品牌更多地走向了大众而不是小众。”
6、如今,在市内的17家商场里,能看到这11个知名本土品牌
如今,“蓝豹”、“倩云”“赫捷伦”,与“凤时”、“耶纳诺”、“耶尼尔”、“安莉芳”、“蕴尔芬”、“顶呱呱”、“ERQ”、“木子兰”一起,成为常州17家商场综合体中仅存的11个地产货。
3月28日,常州市经信委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最新的自主品牌名单:王子甲休闲装、CF衬衫、百林克女装、维尼维希男装、秦相汉府丝绸服饰、丝情诺漫、Able休闲装、蓝豹、斯蒙羽绒服、ERQ牛仔、UZICALE、HAOAREU、SERENDIPITY休闲装、蕴尔芬内衣、安莉芳内衣、苹倩、裘天宝童装、波仕曼商务装、培托西裤、梵·瑞格曼、G&P、博力伊博、拉朗尼衬衫、潇翔西服、瑞卡西服、好特曼西服。
这份名单里,已经没有了上世纪90年代人尽皆知的“常武”西服。
- ·近5年,高档商场频见常州知名服装品牌 04-04
- ·服装产品畅销和严重积压并存 04-04
- ·香港2月零售额升22.7%服装类升7% 04-04
- ·纺织工生产几件废品却被扣当月工资 04-04
- ·全国纺织行业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拉开 04-04
- ·纽约期棉周三逆势连涨第二日 04-04
- ·美查获2万双中国产假红底鞋 04-03
- ·印度扶持本土丝绸业发展生丝进口关税 04-03
- ·巴基斯坦纺织业将投资10亿美元升级厂 04-03
- ·日本优衣库力推新内衣品牌销售 04-03
- ·广泰纺织 AOOB专业打造时尚牛仔品牌 04-03
- ·当当网:发力服装品类随时可以盈利 04-03
- ·襄阳出资20亿元鼓励纺织等企业退城入 04-03
- ·网络“成衣定制”火了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