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环保 棉纱 越南 印花 棉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胶州口罩村探访:疑用黑心棉 布料为衣服边角料
时间:2014-03-17 11:05:03  来源:中国消费报  共有条评论


图1:原料仓库卫生条件差。

图2:生产车间环境脏乱差。

图3:不少口罩厂家为家庭作坊。

  2月下旬以来,我国多地连日雾霾,口罩成为热销商品。除了专业的防雾霾口罩,防尘保暖的普通棉布口罩也持续旺销。记者初步调查了解到,市场上销售的普通棉布口罩多为“三无”产品,产地多为山东胶州。3月上旬,记者赴山东胶州实地调查发现,当地不少口罩生产厂家为家庭作坊,生产环境脏乱差;一些厂家采购服装下脚料作为原料加工生产口罩,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①走访

  批发市场卖三无口罩

  棉布材质,蓝格配色,正面绣有一只卡通熊,这是北京某大学学生金晶戴了好几个月的口罩。遇到雾霾天,尽管知道自己买的口罩不能阻隔PM2.5,她还是喜欢戴着它。

  记者发现,金晶的口罩经过长期佩戴后已经走形,用手摸起来,内部填充物薄厚不一。“我是从批发市场买来的,当时花了10元钱。”金晶说,买口罩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包装上是否有厂名、厂址等信息,只记得上面写着口罩佩戴注意事项,以及标明“100%纯棉”。

  3月1日,记者在北京天意商城、木樨园方仕国际商城、大红门服装批发商城等地走访时,发现类似金晶戴的卡通棉布口罩十分常见,售价多为5至10元。记者同时注意到,这些口罩的外包装上多无厂名、厂址等信息,属“三无”产品。

  在大红门服装城地下一层,记者在一家经营针织品的摊位处看到,其销售的卡通口罩有6种,主要材质看上去像是棉布。这些口罩仅用一个透明塑料袋包装,上面也没有标示厂名厂址等信息。记者拿起一款口罩并打开包装后,发现口罩被绑在一张硬纸上,纸上标有“时尚风”字样,余下则是6行韩文。

  “这个‘时尚风’是商标,我从义乌进的货,冬天卖得可火了。”当记者问及为何包装上无厂名厂址时,该商铺老板说。

  记者打开该摊位销售的其他口罩发现,其他“商标”还包括“靓点”、“口水妞”、“深呼吸”、“可爱多”等。但除商标外,记者未看到任何涉及产品信息的中文标识。

  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卡通口罩时尚美观,还可防尘保暖,深受年轻女性青睐。

  ②追踪

  商家建议去胶州进货

  为了搞清楚上述口罩的来历,3月1日,记者在阿里巴巴网上检索后,与部分销售标称“靓点”、“口水妞”、“深呼吸”、“可爱多”等商标口罩的商家取得了联系,对方的经营地址多位于浙江义乌或山东临沂。

  当天,记者拨通“靓点”口罩销售商义乌绿竹饰品厂负责人胡某的电话。胡某称其为生产商,口罩最低可以2.1元/只的价格批发给记者。当记者要求到厂里看货时,其表示:“我们最近不接待到厂参观。北京有我们的产品,你看好后通过银行打钱,我就给你发货。”记者佯称价格太贵,对方又热心地建议记者到山东省胶州市看看,“那里有个口罩村,家家户户做口罩。他们也给义乌这边的经销商批量供货,价格上还可以谈一谈。”

  3月2日,记者在网络上搜索胶州口罩,得到搜索结果52万余条。随后,记者随意选择一条搜索结果,拨通了“胶州海伦口罩厂”的电话。“我们的货在东北、义乌和北京都有。”该厂负责人李某说,北京市场上有很多义乌口罩实际是胶州生产,“我们走量,一箱货就有3000只,低于一箱的出货量我们不做。而义乌小商品批发城比较多,几百只也会批。我们批给义乌,他们再贴个标签,包装一下直接转销。”当记者要求上门看货时,却被李某拒绝,“我们不接待,你直接看好打钱就行。”

  记者在阿里巴巴网上还检索了部分胶州口罩厂的网页信息,发现上面标示的口罩样式与北京部分批发市场销售的产品确实十分相似。

  ③调查

  家庭作坊生产忙

  胶州是山东省青岛市下辖的县级市。记者决定赴胶州实地调查当地的口罩生产情况。

  3月4日,记者来到青岛市。在青岛当地最大的批发市场“利津路批发市场”,记者看到多家商户在销售卡通口罩。记者注意到,这里销售的口罩同样以三无产品居多,仅部分口罩外包装上标有“胶州口罩”字样。

  3月5日一早,记者来到距青岛市区约60公里的胶州市。在途经汪家庄镇时,记者通过路边的广告牌指引,来到一家名为“团圆”的口罩厂。这家口罩厂位于一户民宅内,属家庭作坊。

  在一番攀谈后,记者进入设在住宅内的车间。记者看到,在面积约为10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放有两台缝纫机,上面放有裁剪成型的口罩原料。记者拿起看了看,发现口罩表面是一层雪纺布,下面则是一层棉布。而在其包装好的成品中,记者发现外包装上没有厂名、厂址等信息。

  “这是什么棉?是不是经过漂白的?”记者问道。“这是从即墨地区的服装厂运过来的。‘太空棉’,没问题,肯定卫生。”老板方某操着浓重的胶东口音对记者说。

  “是不是生产服装剩下的下脚料?”记者追问道。“嗯。”方某看着记者,没有继续说话。

  在记者要求下,方某允许记者查看其原料。在车间隔壁的房间,记者看到一卷卷白色的棉布卷轴堆放在墙角,“这是棉纺布,也是即墨服装厂送来的。”方某说。

  当记者询问其在生产口罩时是否消毒,方某称,“这些料本来就是干净的,还消什么毒?”

  随后,记者继续驱车前行。在一户人家门前,记者看到其院内有人正在装卸口罩,便凑上前去。该厂与团圆口罩厂的规模类似,负责人王某对记者说,她家只做订单产品,”我们每天可以生产1万只口罩,都是销到义乌的。”当记者问及原料来源,回答称“即墨服装厂供货”。

  车间环境脏乱差

  随后,记者又来到远近闻名的“口罩村”大店村。据当地媒体报道,该村有300余家口罩加工及配套企业,年产口罩8亿只,实现产值11亿余元,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大店村中心街道,记者看到路两旁有数十块印有口罩厂名称的广告牌。林林总总的广告牌中,一块蓝色的物流广告牌十分醒目,上面标有从当地发往石家庄、东北、义乌及西北4条物流专线。

  在泽宇针织厂,负责人姜某明确告诉记者,黑色的劳保口罩即采用服装下脚料做原料,“这种成本比较低,我们卖价也低,6毛钱一个,都是卖到西北去”。

  在滨海口罩厂,记者了解到其负责人为大店村口罩协会会长姜秀彬。然而记者在进入该厂生产车间后发现,里面的卫生条件令人吃惊。裁剩的布料被随意丢弃,五颜六色的编织袋被胡乱堆在布满灰尘的地上,其中装有生产口罩的原料

  在大店村,记者又以经销商的名义走访了鸿峰、宏达、莉莉、雪晴等十余家口罩作坊。记者发现,这些口罩厂将原料装入脏兮兮的口袋,直接堆放在满是灰尘的地上。成品包装袋上印有商标名称,但无厂名、厂址、原料等信息。

  当记者向走访的口罩作坊负责人询问是否使用服装下脚料做原料时,对方均反应异常,要么连忙否认,要么突然变脸,怒目而视,并不再搭理记者。

  口罩棉疑为黑心棉

  在大店村瑞涛布庄,记者以买布的名义与老板攀谈起来。布庄老板告诉记者,大店村口罩厂生产资质参差不齐,大厂会购买布匹裁剪口罩原料,而小一些的口罩厂则会购买服装下脚料。

  记者注意到,去年3月,青岛当地媒体曾有关于大店村部分口罩厂使用服装下脚料、黑心棉生产的报道。报道中称,胶州市前进村等地常年向大店村提供服装下脚料来加工口罩。

  3月5日下午,记者又前往距大店村约20公里的前进村。在路上,记者不时看到满载碎布条的车辆驶过。

  进入前进村后,记者顺着主路行驶,在敞开的院门中,记者看到多家院内堆有数米高的废旧衣物。这些院落的围墙上,对着院门设有多个监控摄像头。

  记者进入其中一家院内,发现房内正运行着“开花机”,旁边的水池里塞满了废旧布料,池子里往外冒着泡沫,气味熏人,院门口的空地上晾着开花过的布料。一名负责人询问记者来由,当得知记者要买废旧布料做口罩时,该负责人称目前没货,建议记者到别家去转转。

  随后,记者在路边村民的指引下,来到附近的刘家荒村。在这里,记者来到一个老旧院落。户主庞某听说记者买口罩棉,便指着屋内堆积如山的白色棉织物,要记者看货。“这些都是口罩棉,从服装厂运来的,12000元一吨。”记者贴近看了看,这种棉织物已经发黄,散发出刺鼻的化学气味。“这些就是服装下脚料。”庞某说,服装厂在做衣服时,会考虑残次品,因此备料时只会多不会少。当订单完成后,剩余的材料便会转售出去。“告诉你,只要是‘12乘15’厘米的布料,都能做口罩。”庞某说,棉织布通常放到口罩夹层或者内部,只要不是特别脏,“基本上没有大问题,大店村有很多我的老客户。我在这边算是大户,每天都会走两三吨料”。

  当天,记者又走访了附近的郭家庄村、范家屯村,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院内都堆积着废旧衣料。在郭家庄村,记者进入一村民家,主人刘某看到记者询问口罩棉,称需在废衣物堆里找一找。随后,她在三米高的衣堆中找出一个编织袋,扔在记者面前,“你先看一看,我还有四五袋。这些都是服装厂的下脚料,你看着给个价吧。”

  根据《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及《絮用纤维制品禁止使用原料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使用废旧服装及其他废旧纤维制品制造生活用纤维制品。此类制品俗称“黑心棉”,多含有大量致病菌,易造成人体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