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元旦将至,年末促销战一触即发。与往年相同,市区各大服装店在进入12月中旬后,陆续推出折扣、返券、满减等各类促销活动,让人眼花缭乱。然而,看似商家让利吃亏的促销活动,背后却隐藏了不少陷阱,其实目的就是变伎俩让消费者掏钱。因此,消费者在参与促销时应多留个心眼,别因贪图低价而损害利益。
如今商家的促销手段五花八门,越来越离奇。除了常见的直接折扣外,最近,笔者在新桥路某服饰专卖店内见到了新招:“150元当300元花”,即顾客每出150元都可以兑换成300元的现金券在店内购买商品。乍一看,以为捡到“天上掉的馅饼”,其实细想,买家再精明,也精不过卖家。
“150元换300元,看似打5折,很实惠,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参与了活动的市民洪先生告诉笔者,店内的服饰基本都在200元以上,买完一件后剩余的100元却无法当作现金赎回,再买一件又不够钱,因此只能作废。这样一来,买200元的商品还是得花150元,实质的优惠程度只有7.5折。
最终,消费者还是落入商家的圈套。洪先生还感叹,事实上150元换300元与直接五折的定义相去甚远,“商家应该直接四折,让我们想买几件就买几件,不应通过这种方式模糊折扣,诱使顾客前去消费。”
除了换券之外,现在市区还有不少商家会推出满一定金额的返券活动。并在使用时加以一定的消费限制,如必须要在促销期间使用,过期作废;在价格方面进行小幅变化,人为调整形成一个新价格,让一两元的差价刺激你在拿到第一次返券后仍想继续消费。总之,一不小心,消费者就会陷入商家的换券、返券圈套中。
消费提示:参与时要理智问清规则
有关专家也提醒,换券返券往往在操作过程中易出现一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地方。不少换券、返券的促销方式模糊计算、环环相扣,让消费者无所适从,且部分换券返券消费噱头大、限制多。消费者参与时应理智,购物前要问清内容规则,以免掉进模糊折扣、多重消费的陷阱。
陷阱二:特价品不提供票据
刚刚过去的“双十二”,市民林小姐在市区一服饰店选购了一件品牌专柜的特价冬装,付完款发现没有票据,店员却告知她特价专柜的商品不提供发票。不知情的林小姐以为低价商品都是如此,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已受侵害。
穿了几天,林小姐竟发现衣服上的配件开始脱落。当她找到该店要求换货时,发现该冬装品牌专柜已从店内撤走,店主告诉她,该品牌的特价活动仅限“双十二”当天,不退不换,且目前该商品已售完撤架。无奈的林小姐只能后悔当时没有坚持索要票据,如今投诉无门。
然而,索取了票据也不等于得到保障,有些不良商家还会在票据上做手脚。像在发票上注明降价或打折商品、售出一律不退等字样,试图混淆成处理商品;票据上不填品名而以一些字母或代码代替,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无法举证;“三包”期内换货,发票上不注明换货日期等“猫腻”在消费者投诉案例中屡见不鲜。
消费提示:任何商品都有“三包”权利
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获取完整、真实的购物票据是消费者维权的重要途径,任何商品都享有“三包”权利,消费者应当坚持向商家索要发票。此外,对购物票据应仔细查看。马虎大意或让商家任意填写,都会导致维权的被动。
- ·潮州市区服装店年末促销 背后暗藏消费 12-23
- ·七匹狼、九牧王等男装品牌集体沦陷: 12-23
- ·天猫淘宝羽绒服抽检合格率低 商家回应 12-23
- ·两上海纺企探索电商新思路 12-23
- ·澳门11月消费物价指数衣履上升2.2% 12-23
- ·华芳纺织变身化工品制造商 12-23
- ·端小平:生存才是化纤业最大的发展 12-23
- ·王天凯:纺织经济研究要与产业融合跟 12-23
- ·盛虹摘得中国纺织业“诺贝尔奖” 12-23
- ·纽约ICE期棉周一触及两周高位 12-23
- ·国内进口服装质量参差不齐 不诚信企业 12-22
- ·男装企业集体沦陷:渠道变革求生 模式 12-22
- ·支付宝憋金融大招 定价空间或被挤压 12-22
- ·池州:皮棉丝毫没有好转 价低还无人问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