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著名作家莫言在德国的一次演讲因其幽默风趣被多位朋友转发。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再三提到妻子让他在德国买锅。事实上,有到德国旅游的亲友们多半会带回几把刀或者几只压力锅;到日本旅游,则多会带些小家电,比如电饭煲、吹风机等。
起初我对此颇不以为然:用得着不远万里带把刀或抱只锅回来吗?费力不说,价钱也不便宜。但在用过之后,我改变了看法。德国的菜刀虽然看着没啥特殊,可用起来明显不一样:切肉切菜用不到以前一半的力气,轻轻松松就可以把东西切得整整齐齐了。日本的电饭煲,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会粘糊。据说其内胆在材料上有很大的创新,国内企业目前还无法生产出同样的产品。
近两年,受市场大环境影响,纺机产品销量普遍下滑,大多数纺机企业家都感受到艰难。随着各项生产成本的抬升,不少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薄如纸,但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时候甚至只能赔本赚吆喝。怎样才能跳出价格战的泥沼?大家都知道要转型升级,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但应该怎么转型,有限的资金应该投在哪儿?许多人都束手无策。
德国的菜刀其实阐释了制造业的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做出好的产品。像菜刀这样的产品,可以说已没有多少新意可挖掘,和智能、个性定制等新鲜的概念都难以贴上边,但它们是否“日薄西山”、无利可图,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对于陷入困境的纺机企业来说,与其用尽心思抢客户,倒不如回归到做好产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力求技术和工艺上的创新。
我国的一些纺机产品在技术性能指标上和国外产品的差距已经不大,价格还便宜很多,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企业愿意用外国的纺机设备?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问了很多年。这些年里,我们看到在粗纱机等领域,国内企业已经基本占领了市场,而这是建立在产品的可靠性得到保证,纺织企业觉得国产机器也用得放心的基础上的。当前纺织企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他们当然喜欢价廉物美的纺机产品,不过他们同时更希望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能进一步提升,用工成本能进一步降低。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中国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处,而仅仅在于——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对中国的纺机企业而言,正如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在谈到行业“十三五”规划时所说的那样,企业应该回归到产品本质上,把功夫用在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上。不要盲目追求高端,而要着力于解决痼疾,提高国产纺机的整体水平,让用户用得放心。
- ·纺机:做好产品是根本 02-02
- ·纺机行业:发展连续化设备 眼光要放长 02-02
- ·慢增长将成为纺织品对欧出口新常态 02-02
- ·多角度看棉花产业如何破局 02-02
- ·三难题考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02-02
- ·引领纺织业风潮 新疆罗布麻步入时尚圈 02-02
- ·十大专利富豪榜公布 溢达纺织首夺魁 02-02
- ·批发服装被骗后 “复制”骗术又骗他人 01-31
- ·基于C2B模式 中国服装行业将迎来快时 01-31
- ·少女时代隔空“拼斗”谁的着装更吸睛 01-31
- ·本土服装品牌不能承受的“高端”之重 01-31
- ·“纺织面料门户”APP手机客户端正式上 01-31
- ·中国纺织业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01-31
- ·贺军科会见西班牙纺织设计实业集团主 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