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童装安全问题,品牌企业付诸多少努力都不为过。如今,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规范与消费者的理性观念提升,一个安全的童装市场或许指日可待。
国家检测愈加严格
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北京市工商局根据近年来儿童用品投诉举报情况,组织开展本市流通领域儿童服装、儿童鞋、儿童玩具、儿童牙刷、学生用品、婴儿纸尿裤6类儿童用品的抽查检验。结果显示,本次抽检的学生用品质量较好,抽检中未发现不合格商品。儿童玩具、儿童牙刷、婴儿纸尿裤质量整体也较好,各仅有一组不合格。儿童服装及儿童鞋未发现安全性能指标不合格现象,主要不合格问题为色牢度、纤维含量及标识等使用性能指标不符合标准。
本次抽检的儿童服装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标识、纤维含量、染色牢度、PH值、甲醛、禁用偶氮染料、异味等多个指标。其中,杉杉童装一款衬衫和迪斯尼一款女童针织套装均检出耐湿摩擦色牢度不合格;小猪班纳一款儿童带帽羽绒服的含绒量、绒子含量和蓬松度3个项目不合格;红遍淘宝网的知名童装品牌dave&bella则有一款套装被检出了耐唾液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和耐湿摩擦色牢度3项不合格。
本次抽检的儿童鞋类商品主要依据QB/T 2880《儿童皮鞋》、QB/T 4331《儿童旅游鞋》以及相关标准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标识、感官(外观)质量、剥离强度、外底耐磨性能、成鞋耐折性能、外底硬度、衬里和内垫摩擦色牢度、异味、游离或可部分水解的甲醛含量、皮革中Cr(Ⅵ)—六价铬、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含量、重金属等项目。检测发现标称“扬州优卡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等多家生产企业生产的不合格商品16种。主要不合格问题为标识、感官质量、耐折性能、耐磨性能项目,其中阿迪达斯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经销的儿童阿迪达斯运动鞋也因成鞋耐折性能不合格上榜。
据了解,从2012年8月1日起,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开始施行,该标准将儿童服装产品分为A、B和C类,特别指明这三类分别为婴幼儿纺织产品、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不同类别的儿童服装,在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同,其中A类产品的所有安全技术指标均严于B类和C类。
专家解释说,该标准要求婴幼儿服装必须达到A类标准,贴身穿的衣物必须达到B类标准,而C类产品可以穿着,但不接触皮肤。相对于2003年版的旧标准,新标准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婴幼儿纺织品所覆盖的年龄段的范围扩大了,由0至24个月的婴幼儿,扩大为3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并附注“一般适用于身高100厘米及以下婴幼儿使用的产品可作为婴幼儿纺织产品。”按照这一标准,在安全技术类别上,3岁以内的儿童服装必须达到A类标准,并且要在吊牌上标注“婴幼儿用品、GB18401-2010、A类”等字样。
国际品牌一视同仁
不仅是国内品牌,国际品牌想要在中国童装市场分得一杯羹,同样需要付出极大的诚意来对待安全问题,不然等待品牌的只有打道回府。
国家质检总局于日前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称,2015年1月~5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不合格进口儿童用品5778批次,同比增长103%,涉及货值1.238亿美元(约合7.68亿元人民币)。不过,其中不合格项目中包装标识不合格占比较大,质量安全不合格的则有134批次,同比下降了18.7%。
质检总局对进口儿童服装、玩具、婴幼儿纸尿裤、儿童用食品、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等儿童用品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进口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检出不合格产品2288批次,其中质量安全不合格107批,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纤维成分与标识不符等。产自孟加拉国的婴幼儿及儿童服装质量问题最严重,连续两年位居我国进口不合格儿童服装检出批次首位,其次为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儿童服装。对存在质量安全不合格儿童服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全部实施了退运或销毁处理。
进口儿童玩具检出不合格96批,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毛绒玩具机械安全不合格,玩偶稳定性测试不合格,用于玩具包装的塑料袋平均厚度不合格,无3C标识、警示说明不合格等。所涉及不合格儿童玩具来自韩国、越南、吉尔吉斯斯坦、香港等地,涉及品牌不乏无印良品(MUJI)、乐高(LEGO)、赫妮诗(HENES)、MAMMUT(猛犸象)等国际知名品牌。
进口婴幼儿纸尿裤(垫)检出不合格3135批次,同比增长228.9%。不合格项目主要为产品标识不符合要求,对于标识不合格产品,检验检疫机构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要求,监督进口企业进行技术整改,以满足相关要求。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儿童用品,检验检疫机构依据《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实施了销毁、退运及技术处理,严防不合格儿童用品流入国内市场。
消费者理性消费
随着国家对于童装品牌的监管力度逐步加大,消费者对于政策规定也愈加了解和关注,消费习惯正在理性化和客观化。
记者在商场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婴童服装品牌的标志规范性仍存在很大漏洞,虽然新标准规定3岁以下儿童服装达“A类”才能卖,但不少婴幼儿服装的标签标注并不明确,100厘米以下根本未标“A类”。比如在某商场内3层的某婴童服装专柜,销售人员表示产品均为进口品牌,然而一些产品虽然带有标识,但是并不符合新标准,仅标有“合格品”、“一等品”等,甚至还有标注的执行安全技术标注为“B类”的婴幼儿服装。而对于服装规格大小如何挑选,销售人员也是按着经验随手拿起几件,其中一件牛仔衣则明显带有刺鼻气味,销售人员对此表示“不影响穿着,多泡一会就好了”。对于这样的童装,记者采访的消费者表示:不会买账。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商场内几位挑选童装的家长,他们对于“婴幼儿用品、GB18401-2010、A类”表示大概了解,虽然认为在正规商场售卖的服装一定是合格产品,但是他们在选择服装时还是会阅读标签,了解成分、产地等信息。此外,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在与几位对于婴幼儿用品安全比较在意的家长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对于服装标识查看还是比较仔细,对于国际童装品牌的“一等品”或“B类”产品也表示不能盲目信任,既然进入中国市场也要按照我国的质检标准才可放心购买。
新政策刺激安全升级
想要彻底解决童装品牌的安全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是近两年,国家从出台政策方面还是非常积极有效的,特别是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的国内第一部专门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童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 31701-2015)(以下简称《规范》)即将实施。该标准将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有两年的实施过渡期,即从2018年6月1日起,市场上所有相关产品都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此项新规范对童装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全面监管,有助于引导生产企业提高童装的安全与质量,保护婴幼儿及儿童健康安全。同时,《规范》的发布有利于童装生产安全技术标准的提高,也有助于童装产品出口,以更严的标准应对出口市场的贸易壁垒。未来的中国童装市场将以安全为第一要素全力升级,只有认真对待安全问题的企业才能在童装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
所以,安全升级,童装企业你们准备好了吗?
- ·安全升级童装“阵地”别失守 06-26
- ·非棉纤维来势汹汹 提高支数可弥补棉纱 06-26
- ·国务院出台文件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用人 06-26
- ·发改委严打价格欺诈 明确电商连带责任 06-26
-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获政策红包 06-26
- ·在线监控24小时盯牢企业排污行为 06-26
- ·ICE期棉周四触及一个月高位报每磅65. 06-26
- ·温商抢占低端服装超市市场 市场空间巨 06-25
- ·珠三角纺织制造业“机器换人”新困局 06-25
- ·柬埔寨成衣厂因劳资矛盾蒙受损失 06-25
- ·宜家4批次产品在深圳抽检不合格 06-25
- ·百余进口服装面料成分标识不合格 标纯 06-25
-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06-25
- ·工信部推进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 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