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印染 越南  棉纱价格 棉纱 棉花 氨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嘉兴:“两化融合”促纺织中小企业提升
时间:2015-11-26 10:43:51  来源:嘉兴日报  共有条评论


   纺织业是秀洲区的支柱产业,也是秀洲区的特色优势产业,集聚了一大批中小企业。据工信部统计,全国纺织行业中,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4%以上,分布于纺纱、织造、印染、服装、家纺、化纤等多个行业。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对提高秀洲区纺织行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四化”促纺织企业“两融”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目前秀洲区纺织行业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阶段的过渡时期。笔者认为,秀洲区纺织业中小企业两化融合需要着力抓好“装备现代化”、“过程信息化”、“管理集约化”和“市场协同化”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首先是装备现代化。从生产设备看,单一设备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稳定性较好,但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一是大力引进数字化生产装备,保障生产制造活动的高效率、准确性和稳定性。二是提高生产的网络化水平,加强装备协同作业能力,提升生产装备优化调度和使用水平,并能够为上层生产管理提供生产过程数据和信息。三是加强生产装备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其柔性、自学习性和互操作能力,以满足更复杂、更高层次的生产制造活动需求。

  其次是过程信息化。重点是研发制造过程数据的源头抓取、自动采集、动态跟踪和分析,从而实现对研发制造过程的精细化管控,推动研发制造管理优化,提升研发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一是大力推进产品和工艺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验证、动态仿真和分析优化,提高产品研发与工艺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产品研发和工艺创新的效率和能力。二是加强生产制造工序、生产线的数控化程度,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水平,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信息跟踪、优化控制和精细管理。三是加强采购、销售等活动的数字化控制,从而提高采购、销售等业务过程的优化水平和管控能力。

  第三是管理集约化。聚焦于企业业务综合和集成能力提升,按照企业发展规划,通过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跨部门、跨业务环节集成中的全面应用,推动业务优化和集成化,加速企业业务转型和管理升级。一是关注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提高产品研发设计、工艺与制造各环节数据集成和业务集成水平。二是重视管理与控制集成,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和业务集成,持续深化管理层与控制层之间的业务集成与融合。三是加强产供销集成,提高企业按订单生产、优化排产和动态调度等水平和能力,推进供应链各业务环节一体化运作,从而实现订单全过程跟踪管理和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四是加强财务与业务集成,提高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衔接、财务对采购和销售流程进行监控、产品完全成本核算和管控等方面的水平。五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各方面业务信息采集与分析、知识挖掘与积累,提升企业业务决策、信誉建设和风险管控等水平和能力。

  最后是市场协同化。全面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深化协同、协作,谋求共同发展,实现整体突破。一是关注产品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在两化融合环境下,与合作伙伴实现跨企业的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实现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状态信息跟踪与反馈,共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延伸和管控,共同实现覆盖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制造、节约使用、循环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综合节能降耗,提升协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加强产业链协同。提升产业链企业之间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市场一体化的水平和能力,促进产业链企业之间共同分享市场,创造和扩大市场容量,引领市场需求发展,打破旧的竞争格局,打造全新的发展模式。

  全方位推进“两融”促提升

  对于秀洲纺织中小企业来说,“两化融合”体现在从企业生产到管理,从设计到营销各环节,因为,全方位推进“两化融合”对企业发展将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两融”推进:

  一、推动机器联网。全面推进机器换人专项行动。结合秀洲区的产业现状和区域特色,在纺织业中小企生产制造、自动控制、智能连接、管理流程等方向,实施小微企业“机器换人”普及推广示范工程。鼓励小微企业实施一批不设投资起点、分步推进的“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以点带面,扩大“机器换人”覆盖面。

  推进印染行业绿色安全制造行动。一是加快建立印染自动化生产线,应用印染工业机器人,推进印染运营系统与生产装备、能耗控制、污染物排放在线检测等方面的应用集成,形成设备物联专用网络。二是以信息化推进绿色发展为重点,在印染生产过程控制、能耗和排放监控等环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工艺设计优化软件,对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实现工艺的自动配置和提取;推广染整自动化设备和系统,推广染色实验室滴料系统、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染整化学品自动配送系统、自动疵点检测系统等,提高印染生产装备信息化水平;推广数码喷墨印花技术,可大幅度降低染化料、水、电等消耗,实现印花产品网上快速定制。

  推进企业机器联网专项行动。推进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和联网管理,提高纺织印染企业生产管理软件产品和生产装备的嵌入式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建立覆盖数据采集、设备监控、运维诊断、流程优化、节能环保和安全监控的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企业专用物联网络。加强ERP、MES和机器设备网络的互联互通集成能力,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中人、机、料等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打造微型物联网工厂试点,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

  二、强化创意设计。培育纺织工业设计企业。依托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积极建设工业设计基地,加快培育纺织工业设计企业,引进一批国内领先的纺织工业设计企业,欧美、日韩等纺织服装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研发机构与设计师项目。引导有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分离研发机构,为配套中小企业及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推进纺织工业协同设计应用。鼓励设计企业应用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展协同设计,实现企业设计、研发、制造的一体化生产模式。转变工业企业传统的设计、制造方式,促进工业企业设计外包,扩大工业设计市场需求;提高纺织工业设计企业的信息化设计服务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提升纺织工业设计产业整体信息化水平;推进工业设计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在工业设计中充分集成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成果,通过采用不同的织物、织法、工艺流程等方式,增加纺织品科技和文化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设计企业与中、小、微型制造企业的对接,鼓励工业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组建设计服务产业联盟,并逐步建立契约式、订单式的长期合作关系。

  三、推动“电商换市”。打造服务于本地产业的综合电商平台。依托现有的毛衫、南方纺织城网上平台、川山甲供应链管理平台,打通秀洲区纺织产业上下游环节,通过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无缝对接,提升产业网络竞争力;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企业的推广和渗透,鼓励企业在自有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开设网络店铺,探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订单协同、流程对接、供应链整合的方式和内容,构建高效的电子化产品销售渠道和网络;推进电子商务服务支撑。积极培育和引进信息产业,培育和发展本地化的电子商务第三方代运营服务,推进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制造执行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促进纺织业云服务平台的专业化、网络化、一体化,实现资源整合共享。

  四、强化节能减排。加快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建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源在线监测管理系统,提高能耗数据的实时性和精准性,预测能耗趋势和供需平衡。推广集散控制系统(DCS),通过对生产设备的信息化改造,实现对整个生产设备工艺参数的实时采集、工艺参数自控、品质参数自控。推广使用先进控制系统(APC),推广精细化生产管理技术,选择能源节约、排放较少的工艺和相应生产原料,实现节能减排

  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加强工业污染源综合监控防治,实施总量控制和稳定达标管理。加强对工业污水排放源的控制,建成一批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设施在线监控(监测)系统,以现代化监控手段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在线监控设施正常运转。推进行业技改工作,采用清洁原辅材料、先进设备和工艺,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推进工业节水技术。强化水资源实时监控,推广低浴比染色机、连续水洗机等节水设备,争取印染企业技改后比原节水10%以上。推广中压蒸汽定型后冷凝水回用技术,加强在印染企业中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串联用水系统和中水、冷却水、雨水回用系统。

  五、建设管理体系。围绕工信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稿)》的要求,加强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以及评测与改进四个相互作用管理域的提升,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建设,全面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企业贯彻实施。完善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管理职责。鼓励企业管理者应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进行协调、沟通。鼓励所有职能和层次反馈信息、积极参与,并迅速响应员工及其他内外部相关方的建议。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并及时传递。建立协调与沟通的机制和方法。

  规范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实施过程。体现实施过程的全程受控和全局优化,确保目标有效实现。突出前期策划、后期维护,避免盲目建设和运维能力不足。加强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匹配与规范化,提高两化融合的实效性,加强两化融合成效稳定性。与供方形成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确保双方合作过程有效可控;落实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评测与改进。评价企业两化融合整体绩效、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以及所获取的竞争优势,并通过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内部审核、考核、管理评审、改进六个环节的匹配,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