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工作是政府赋予纤检局的重要职能,涉及企业的利益、老百姓的重托,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不可掉以轻心。可是,近年来,质量投诉不断、安全事故频发,一定程度上说明纤检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下面就简单分析纺织品质检方面的问题及现状简单分析分析。
标准化工作
1.标准的制修订滞后于市场,导致问题产品无依据判定。市场上的产品日新月异,标准应起到领航和监控的作用。可是常常接到一些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要么产品标准不考核,要么未制定考核标准,致使无依据判定,消费者很不满意,还抱怨质监局没用。如:近年来,涂层面料服装以它颜色亮丽、洗涤方便及手感舒服(部分产品)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可是国家没有相应标准考核,企业标准信息又不畅通,致使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无法解决。
2.标准的要求太低,导致市场的准入门槛低,不能满足消费者要求。由于“产品质量法”限制不合格产品出厂,这样,一些“聪明”的生产者或销售者为了求“保险”采取就低原则标注,使得市场上很少看到优等产品。从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各类服装、床品等纺织品市场监督抽查实际情况看,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共计抽查1458批,抽样涵盖西安市各大、中型及少数小型商店,其中标称优等品8批,占抽查总量的0.5%;一等品1074批,占抽查总量的73.7%;合格品360批,占抽查总量的24.7%;未标等级16批,占1.1%。很明显,标称一等品和合格品的产品约占98.4%,而标准允许这些等级的产品有一些缺陷,这就给一些“不健全”的产品开了绿灯,留下了质量隐患。可见,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都带着允许的一些瑕疵展现在购买者的眼前,而各项指标要求较高的优等品却少得可怜,犹如虚设一般。夸张一点说,老百姓有钱却买不到好东西,也常听到很多经销商和消费者抱怨,现在的服装价格太高了、质量却太差了,实际上大多是低等级产品惹的祸。因此,认为标准要求太低一定程度上成了劣质产品的保护伞。
3.对标准缺乏有效宣贯,企业无标生产现象普遍,商场把关走过场居多,一些质量重要项目缺乏有效监督。在业务接待中发现,一些委托人不知道自己产品的执行标准及产品质量等级,往往经我们介绍后,认为哪个等级好听或好过关就填写哪级,而且一些生产者和供货商一般把个别项目的送样委托检验报告对外当作整批产品检验结果用,商场一般要求只要有个合格报告就行,不太注重或不懂其他方面的质量控制;另外,由于一些执法检查主要针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安全、卫生方面)要求的项目而展开工作,所以,大部分生产者和经销商也都就在这些方面进行报检,而忽略了其他影响使用性的质量指标的控制,往往出现消费者投诉这方面的质量问题,厂家却提供那方面的质检报告。因此我个人认为,我们质检部门在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对标准的重要性及考核内容宣贯得还不够彻底,致使企业在质量控制上不能完全做到有的放矢。
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1.监督抽查后处理不完善,不合格产品整改后的复查工作开展得少。每次上级质检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查结果都有一些不合格产品,按“产品质量法”规定,整改后都应该进行复检,可是,查某纺织品质检单位近三年业务接待登记表,未发现一起这样的委托。那么是否经监督抽查后的产品都合格了?我未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是,从2011年1月至11月接到西安市某著名大型商场送来的103起(一小部分属于消费者意外造成)投诉看,情况不容乐观,一定程度上说明,那些不合格产品还是不能让人放心,或者说屡次不过关的一些质量问题还未引起生产者和经销者的重视,问题产品依然存在,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的监督工作在走过场,对企业和老百姓都没负起应有的责任。
2.部分地区对企业的定期检验工作还处于瘫痪状态,致使企业缺乏来自标准化部门的支持和指导,控制产品质量显得有些盲目。在业务接待中发现,企业报检项目绝大多数是执法常查的项目,有的直接就告诉我们“随便出个合格报告就行”,有相当一部分是对成品的个别项目进行检验,而不是在投产时就进行把关,因此,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报检完全是为应付一些形式上的检查,这样的态度怎么能保证产品质量呢!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未能顺利开展,因此,在标准和技术上缺乏有效交流沟通,既不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也不利于标准的制修订,更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质检水平。
对企业和消费者缺乏有效的咨询服务
例如:GB?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标准,主要涉及10个方面的内容,从该标准实施至今已过去十几年了,可是,从检验情况看,仍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标识不合格。如:对代理商的标注总是不规范、洗涤说明总是趋于形式、对使用注意事项总是漏标等,对于这些不算难的问题,要么生产者没标注对,要么经销商为“讨好”顾客夸大介绍,有意隐瞒一些事实,导致消费者误操作(有些标注不合理)产生了质量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这说明我们对企业的标准宣贯不够,致使其对标准的实质内涵缺乏准确理解;对消费者的一些专业知识普及不够,致使其对一些产品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因此,质量问题就像割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总也断不了。
- ·ICE期棉周二收低报每磅64.44美分 12-09
- ·供给侧改革为大宗商品市场提供新机遇 12-09
- ·上海海关查获近12万只假冒3M口罩 12-09
- ·东莞服企人工成本压力高企 现新一轮“ 12-09
- ·今年26省份已调整最低工资 新常态下应 12-09
- ·纺企亏损严重 何时会等到“春天”? 12-09
- ·纺织产业新技术融合论坛泉州举办 12-09
- ·长绒棉:风声水起的背后 12-09
- ·纺织品是软体家具主要污染源 新标有望 12-09
- ·中纺联暖冬行动:服装企业捐赠1300万 12-08
- ·抓住“微笑曲线”的两端 品牌羽绒服大 12-08
- ·制衣厂外迁:中国不再做廉价世界工厂 12-08
- ·环保部将对排放量大的纺织业污染源开 12-08
- ·越南工贸部长解释TPP所带来之利益及即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