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印染 越南  棉纱价格 氨纶 棉纱 棉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咸阳的纺织工业面临着如何转型的重大问题
时间:2016-08-04 13:52:06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共有条评论

  纺织产业作为咸阳的“母亲产业”,无私地孕育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在新建的纺织工业园区,我们看到转型升级后的咸阳纺织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陕西国企改革:纺织产业作为咸阳的“母亲产业”,无私地孕育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当下,纺织产业面临新的机遇,新兴工业园急需各方力量的帮助与支持。在新建的纺织工业园区,我们看到转型升级后的咸阳纺织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好多人都以为咸阳纺织业垮了。

  因为在车水马龙的人民路上,再很少见到纺织女工的身影。

  一字排开的几个大型棉纺织厂,也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景象。

  以前提起咸阳,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它全国闻名的纺织工业。这里是国家早在“一五”、“二五”时期就建立起来的全国纺织基地之一,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棉纺织基地,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劳动就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里还为国家培养出“全国纺织的旗帜赵梦桃”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等众多优秀人才。

  纺织产业更是被誉为咸阳的“母亲产业”。

  然而在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一时风头正劲的咸阳纺织工业因为经营机制僵化等多重原因开始变得举步维艰,工人的境遇也是每况愈下。

  咸阳的纺织工业面临着如何转型的重大问题。

  事实是,咸阳的“母亲产业”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积极调整思路,勇于改革转型,凝聚全市之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涅槃之路。

  1 咸阳“母亲产业”旧貌换新颜

  “当年在纺织厂上班,吃喝不愁、福利好,人都觉得脸上有光,好多人羡慕呢!”回忆起纺织厂曾经的辉煌,在一厂工作了21年的小金不禁感慨。

  “我当时从纺校毕业就分配到纺织厂上班,那时纺织女工一下班,人民路都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集团纺织女工何菲说道。

  作为曾经咸阳“母亲产业”的纺织工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再加上技术落后,产业链不全等原因逐渐衰落。渐渐地,在很多人眼中,纺织行业就成了落后和下岗的代名词。

  俗语说得好:“落后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抓住机遇重新强大自身!”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提出,使咸阳的纺织行业有了重生的重要机遇。为了重新振兴咸阳纺织行业,2011年3月,省市政府整合资源,聚力发展咸阳纺织工业园,并在政策、资金、土地指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咸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了“聚集进园、组建集团、产业升级、主体多元”的工作思路,整合咸阳纺织资源,对整个咸阳纺织行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国家及省市的政策支持为咸阳纺织工业的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想重振咸阳纺织行业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合全市的纺织资源,聚力发展咸阳纺织工业园。为此园区聘请中国纺织规划研究院编制了园区产业规划,确定了“商贸带动,产业支撑,做强终端,做优上游”的产业布局;同时,聘请新加坡CPG集团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和部分重点区域城市详细规划,形成四大功能区,打造“四区”(商贸区、现代物流区、产业生产区、生活配套区),“两心”(商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实现产城融合。新纺织园区规划面积为10.83平方公里,从2012年7月启动建设至今,已建设项目26个,完成投资52亿元,重点区域水、电、气、路、暖等“七通一平”综合配套全面建成,同时启动咸阳纺织企业搬迁入园,将位于市中心的西北一棉、西北二棉、陕棉八厂等企业合并为咸阳纺织集团。

  在搬进产业园区前,西北一棉、西北二棉在老厂区生产中,还有不少50年代的老旧机器,无论是生产环境还是机器设备,都已远远落后行业先进水平。搬入新兴工业园区后,焕然一新的厂房,全新进口的机器,让这些纺织企业由原先零散的‘丑小鸭’,换进新笼子加速蜕变‘白天鹅’。入园企业设备新度系数高达0.98,纺纱设备100%实现粗细联,57%实现粗细络联,织造设备全部实现无梭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集成化,整体设备处于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据咸阳纺织集团副总经理王志强介绍,“这些设备大部分从德国进口,即使不是进口的,我们也是选用了国内的先进机器,将在未来10年保持国际国内一流水平。”

  2 每个纺织工身上都有“梦桃精神”

  对于纺织女工,集团纺织女工何菲的描述很形象:“我当时从纺校毕业就分配纺织厂上班,那时纺织女工一下班,人民路都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纺织女工中的佼佼者便是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全国纺织战线红旗”的赵梦桃。

  赵梦桃原为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工,1956年和1959年全国劳动模范。被树为全国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1952年5月,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最优异的成绩第一个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她的纺织小组也被称为“梦桃小组”。她所倡导和表现出来的“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和“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思想品德,被概括为“梦桃精神”。

  51年来,梦桃小组历经12任组长、组员更替,各项生产指标一直都是企业的第一名。传承着“不让一个组员掉队”和吃苦耐劳的梦桃精神,现在的梦桃小组人人都是既能值车、又能落纱摇车的多面能手。“梦桃精神”是赵梦桃留给后世的伟大精神遗产。

  但是随着咸阳纺织工业在20世纪后期的衰落,纺织工人的生活也陷入低潮,工厂效益不好,生产效率低下,入不敷出。工人工资多年不上涨,低下的工资难以承担庞大的家庭支出,使工人们的家庭生活窘迫不已。据工人们称,月薪八九百元,已经算是比较好的水平,有些刚入职的年轻人,每个月拿到手四五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