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丰富、璀璨的纺织非遗文化资源,从织锦、刺绣、宫毯,到各种少数民族传统图案和纹样……那些凝聚着绝妙、独特技艺的产品,传递着手作之物的温柔与深情,也凝聚了我国多元文化的丰富底蕴,以及手艺人的专注执着与坚忍。
为了将这些散落于我国各地的大量的纺织非遗文化遗产进行更好地梳理、拯救和传承,将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10月2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在京举办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会议围绕“加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主题,深入探讨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领域优势,共同推进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工作,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王天凯、党委副书记陈伟康,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钟廷雄,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国学中心副研究员关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陈志华,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周一奇,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李彩萍,国家级非遗项目剧装戏剧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颖,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传承人王国英,浙江省非遗项目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人郑芬兰,广东名瑞集团董事长蔡民强,北京雪莲集团董事长孟泽,北京红凤凰服装工作室总设计师顾林,北京皇锦品牌创始人张雪梅,北京大学规划与景观学博士奚雪松等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主持。
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分四批公布了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纺织类82项,分布于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三大类:民间美术(31项,各种绣艺)、传统手工技艺(28项,各种纺染织技艺)、民俗(23项,各种民族服装服饰)。2009年,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世界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纺织类非遗品种丰富,底蕴深厚,在国家高度重视以及业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纺织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会嘉宾认为,生产性保护是纺织类非遗活化传承最有效手段之一。生产性保护,是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有效保护,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座谈会上,来自国家相关部委、品牌、传承人等各方专家,对纺织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认为,纺、染、织、绣类别的非遗传承在我国的非遗文化保护中是走在前列的,也是和普通民众日常生活接触最为密切的。创造性的手工制造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特性,而追求个性化正越来越成为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重拾手作”等名词在公众中有很高的接受度,传统手作正在通过改进设计与制作,在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受到市场欢迎。纺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该是在尊重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当今的生活理念,使民众成为传统工艺文化产品的使用者,促使非遗文化焕发生机。
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钟廷雄对少数民族文化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做了阐述。他指出,在82项国家级纺织非遗项目中,其中有50多项是与少数民族相关,是我国非遗保护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家对少数民族的非遗保护非常重视,许多项目通过政府的扶持,得到了保护和抢救,成为地方旅游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少数民族的非遗文化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非遗文化流传范围小,抵抗市场冲击的能力弱,非遗项目的开发效益不是太明显,所以保护的难度更大。但是这些独特的文化技艺,对丰富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十分有帮助。希望企业家们能把这些充满智慧的项目挖掘利用好,使各民族传统文化为今所用,成为创新文化发展的源泉。
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李彩萍认为,如何平衡非遗的稀缺性与生产性的保护,需要进行很好的研究。她建议,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报刊、媒体、网络的宣传,加大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将非遗产品列入政府礼品采购清单,扩大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
王天凯指出,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自今年8月成立以来,对纺织非遗文化传承工作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纺织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其根本是保护,工作的难度是传承。保护和传承之间需要从设计开始,包括营销平台等整个链条,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找到各自的规律与发展路径。他强调,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未来结合好,是未来纺织发展的核心。今后,行业将充分利用好高校、企业家等各方资源和纺织专业展会的平台,做好纺织非遗文化的宣传。
为了加强纺织类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今年8月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该办公室的成立将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纺织类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进一步在纺织行业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使传统技艺在现代产业发展中得到传承与创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为加快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张家洲表示,今后,我国纺织非遗工作将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全面开展纺织非遗的专项调研,通过进行系统性的市场调研,促进传统非遗与纺织生产的对接。加强纺织品牌与市场的对接,开展创新基地的试点工作,培育一批试点,在全行业内形成市场化链条。
二是加大纺织类非遗的宣传力度,通过展览、拍卖等形式,拉近纺织非遗文化与公众的距离,加快纺织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
三是通过智能化与互联网,行业信息化平台互联互通,搭建信息共享的合作平台。
四是加强与文化部、国家民委等有关部委的沟通交流,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加大非遗传承工作的力度。
-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 10-28
- ·尝试这7种秋冬巧思搭配,和无趣说再见 10-27
- ·棉纱为何在“金十”期间仍然走弱 10-27
- ·资本左右命运 国内女装企业争相搏上市 10-27
- ·全棉纱价格小幅调整 原料影响较大 10-27
- ·首届一带一路中国土耳其服装产业发展 10-27
- ·我国服装业处于内忧外患 如何实现产业 10-27
- ·石狮金融业支持纺织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10-27
- ·疆企助塔吉克斯坦纺织装备水平提升了 10-27
- ·ICE期棉周三收高报每磅69.26美分 10-27
- ·Gucci 四年来销售额首次实现两位数增 10-27
- ·欧盟对中国涤纶高弹纱启动反倾销部分 10-27
- ·美国取消对中国柠檬酸和柠檬酸盐反补 10-27
- ·纺一吨纱亏近千元!纺企老板无奈棉价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