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第七届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终审会议在浙江海宁召开。入围的12家单位现场交流了管理经验、做法和实施效果。评审专家围绕成果的创新性、实践性、效益性、示范性、规范性等进行现场点评,给出意见和建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夏令敏,中纺联副秘书长、中纺企协常务副会长杨峻,中纺联副秘书长、中纺企协副会长叶志民,中纺企协驻会副会长邢冠蕾,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副主任张文彬,中国轻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郭和生,中纺企协副会长王进军,中纺企协秘书长谢方明,原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李质仙,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顾庆良,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伟,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姜铸,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亚超,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建准等领导和专家,还有12家参评单位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谢方明主持。
管理成果丰富更多企业获益
夏令敏在会上指出,该项评审活动越来越精彩,参评企业在材料准备和表述上越来越精到,专家点评也很到位。企业不仅仅为了评奖,而是紧紧围绕行业特点,积极践行管理创新,并将创新成果梳理出来,与同业者进行分享,以此提高企业竞争力。他谈道,本届评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每家企业管理创新特色都很突出,效果体现得也非常充分;二是,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企业管理中被充分体现,这也是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的重要支撑。早在2000年开始,纺织作为信息化试点行业,积极向欧美国家和邻国日本学习,向中国台湾企业学习,在两化融合方面,在智能化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即使在国际经济大环境波动影响下,企业仍能稳定发展;三是,企业管理下一步发展一定要向国内外和行业内外优秀企业对标,加强经验交流,比如青岛红领与海尔互相借鉴管理经验,做了大量交换考察参观工作,相互学习提升,在智能化探索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四是,专家和学者积极帮助企业总结梳理管理创新成果,使其更好地呈现出来,让更多企业受益。
杨峻在会上表示,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成立于1981年,组织“全国纺织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选工作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此项工作的开展对推动我国纺织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促进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多年来,这项工作得到国家工信部、中企联、中纺联和诸多科研院所的指导和支持,总结推广先进企业的管理创新经验,出版了《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经典案例(2011年、2012年)》及《中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蓝皮书——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经典案例之二(2014、2015)》,为全国纺织行业创新管理模式、加快技术改造、拓展发展思路提供了借鉴。今后,中纺企协在总结管理创新成功经验的同时,将这项工作拓展到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推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为纺织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更多服务,帮助企业强化管理、提质增效,为推进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参评不拘一格创新特色独具
会上,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徐迎忠、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红仙、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金珍、江苏联宏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查小刚、江苏云蝠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健、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丝绸研究院副院长余唯杰、上海德福纶化纤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黄秀平、浙江依爱夫游戏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琳、福建长乐长源纺织有限公司高工施宋伟、浙江三鼎织造有限公司企划总监胡建、吴江市兴业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栋伟、福建辅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施宗兴等12家单位先后汇报了各自申报的管理创新成果,现场回答了专家团队的提问。
1.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努力打造经编产业生态系统
主要做法:海宁经编产业园深挖园区企业需求,以“服务是第一优势”的理念精心设计服务新蓝图。注重科技、质量、商贸、环境、金融、合作交流、人力资源,以及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平台建设。例如代办服务平台园区在原有服务队伍的基础上成立了企业服务代办中心,提供从项目前期准备到竣工投产,整个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审批申报及相关服务。代办中心按照“高效、务实、便捷”的原则,设置专门受理办公点,配备专人,为企业投资项目做好推进、管理、服务等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按流程分工到人,实现企业在项目每个环节最多跑一次,企业只需提供基础资料和公章,代办员将全程代办材料填报、汇总、申报等工作。
实施效果:提升了园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形成了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比如解决了企业融资难、增强了行业发言权,促进生产循环化和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服务体系的建设,园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构建了良性互动、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型政企关系,进一步改善企业生态环境;为园区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园区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园区走出了一条政企合作的发展道路。
专家点评: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围绕经编产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渐形成了独具产业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产业创新综合体。当前,园区正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顺应产业发展需求,在经编产业创新综合体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经编产业生态系统,即:细化产业链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借助第三方的专业知识补齐企业发展中的短板,让企业专注于发展核心业务。不断探索传统产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新模式,努力为我国经编产业,乃至整个纺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
2.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导入浙江制造标准体系
主要做法:桐昆集团作为国内化纤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于2015年10月导入和实施浙江制造标准体系,以标准的核心内涵“品质卓越、自主创新、产业协同、社会责任”为主线,在公司内部进行贯标、导入、认证等一系列工作。从形式创新、标准创新、认证创新、标识创新、营销创新和持续创新入手。“浙江制造”标准体系的导入与认证,与桐昆集团的企业文化引领、硬件基础、软件实力、智能制造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这些因素对管理创新成果的实施、应用和推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实施效果:“浙江制造”标准体系导入与认证,为桐昆集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桐昆集团“浙江制造标准体系导入与认证”管理创新成果是成功的,其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全国纺织企业和制造型企业学习和推广的。该成果集产品研发、标准制定、体系认证、卓越绩效和产品认证于一体,融入了质量标准、品牌管理、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先进管理理念,真正实现了“自主创新、品质卓越、产业协同、社会责任”的核心内涵。其管理创新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有目共睹的。
专家点评:桐昆集团管理创新定位较高,其实践效果在行业内具有广泛推广意义。浙江制造标准体系立项意义重大,项目比较重要,希望桐昆在导入后能够增加与国际对标。一直以来,桐昆集团在创新上具有系统的战略部署,比较注重品质管理,浙江制造标准体系提升了桐昆产品品质,在自主创新方面强化了产品品类,特别是差别化产品提升了品牌形象。希望桐昆着力打造工匠精神,品牌建设上加强与行业终端合作。
3.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丝绸企业跨界融合转型升级的先行者
主要做法:坚守主业,提升竞争力,比如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实施“提升品牌,决胜终端”的品牌发展战略,通过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的桑蚕示范基地,拓展产业链延伸。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根植丝绸文化,实现向丝绸文化产品的回归,依托丝绸主业,积极推动丝绸产业的跨界融合,比如建设千年桑树园,“字说丝绸”文化墙,还有丝绸之路模型和中国丝绸文化博览馆,以及DIY手工木织机,丝绸精品展示购物中心和创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另外积极发展廉洁清风进企业,凝心聚力促发展,注重丝绸与大自然的融合。
实施效果: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达利丝绸作为丝绸行业转型发展的探索者,打造了以科技、时尚、绿色为标志,将丝绸产业与智能制造、文化创意、工业旅游多维融合的创新模式,为丝绸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的经验。
专家点评:达利丝绸尤其注重自主研发,解决了丝绸产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推动丝绸产业与文化创意融合,通过非遗传承基地建设,与多个国家开展服务贸易,弘扬丝绸文化,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提升丝绸知名度,展示传统丝绸新魅力。通过千年桑树园、有机农业园等一系列场馆建设,推动了传统丝绸产业与工业旅游发展,提升了丝绸产业效果,为智慧型工厂建设打下基础,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4.江苏联宏纺织有限公司:品牌与设计双轨发展模式重塑经营战略
主要做法:开展国际化合作、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的品牌延伸管理,助力经营战略提升,比如与英国设计师合作,设计、品牌拓展一体化,在美、德、法国设立代理办事处与全球品牌合作,与美国ALASHAN客户的深度合作,重视销售终端,与法国家乐福密切合作。注重企业知识管理、依托软硬件设施、强化技术改造与创新。建立健全员工考评机制、强化员工能力提升,打造素质高、业务精的高层次员工团队。实施信息化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现代化运营管理企业,构建独特的企业文化识别体系,增强企业软实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扶贫,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实施效果:树立了行业标杆、引领毛纺行业绿色、生态健康创新发展,高质量多元化产品赢得全球客户,树立优质品牌,形成了卓越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市场驱动型产品设计、协同化创新,塑造企业产品内在底蕴,全球共赢式合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凸显。
专家点评:管理创新是永恒的,联宏集聚了良好的内部组织管理、技术创新、知识管理和企业文化等。今后希望联宏不断通过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改进,进一步增强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
5.江苏云蝠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阿米巴经营模式应用与创新卓有成效
主要做法:云蝠公司参照日本稻盛和夫的管理思维,创新了阿米巴管理模式,其特点是确立与市场挂钩的部门独立核算制度,每个阿米巴能够独立完成业务;培养有经营意识的干部;实现全体员工参与经营,提倡人人为公司创造价值,个个为客人提供自己的服务。公司率先从彻底改变了员工的思维开始,通过《六项精进》的培训推广,让员工在企业里有幸福感,以主动方式工作,使之真正的思维和行动上成为不可缺少的一员。通过员工个人行为的改变,进而改变公司整体的文化氛围和上进气氛,进一步强化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实施效果:实施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各项支出费用减少明显,这也证实了采用阿米巴小团队经营模式在成本上有显著优势。各阿米巴团队都以“抢单”的方式工作,人人都变成了公司的经营者。在这样人人参与条件下,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都得到了主动规范,生产效率的提使得有更大的动力进行产品创新,各团队之间的竞争的产生增强也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增强。
专家点评:阿米巴经营模式作为一种东方企业独有的经营管理理念,实践的范围目前还比较局限,公司通过分析自身发展所面临现状,以阿米巴经营模式理论为基础,在服装行业率先探索阿米巴经营模式,建立阿米巴模式下的新的组织形式,划分小微化、自主经营的内部单元,并实现自主运行,此举非常值得在行业内推广。
6.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传统丝绸企业转型升级
主要做法:万事利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再从“文化创造”到“品牌塑造”,万事利演绎了“丝绸传统产业+文化创意+高科技=丝绸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跳出丝绸做丝绸,万事利将丝绸产品的应用面拓宽到丝绸家纺、丝绸家装、丝绸美妆、丝绸艺术、丝绸健康等多个产业领域。同时,万事利以数码印花技术为核心,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将丝绸传统的非遗技艺、新兴数码印花技术、丝绸文化创意设计三者相结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丝绸特色文化系列产品,引领用户对丝绸消费理念的革新。
实施效果:万事利文化、品牌的跨产业转型,突破了丝绸长久以来的行业禁锢。色彩还原管理系统、双面数码印花iart技术等新兴技术,吸引了国际奢侈品品牌LV的集团母公司的注意,万事利在技术、品牌、产品多方面与国际接轨,促使万事利直接切入价值链的高增值环节,实现了中国丝绸产业的首次国际技术输出。
专家点评:万事利深刻挖掘丝绸文化内涵,在营销方面注重对顾客的服务,核心价值上体现得非常到位。万事利非常注重科技与文化融合,加大在技术上攻关并在国际上得到认可。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从文化创造到品牌塑造,万事利人一直不改初衷,打造出一条真正让丝绸这一传统行业华丽转身的新“丝路”。
7.上海德福纶化纤有限公司:“差别化+”特色管理的构建与实施
主要做法:完善企业组织架构,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以国际化发展为风尚标,专注于创新发展,致力于产品领先;推进管控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以人才文化为保障,突破思维共享智慧,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时尚和功能上拓展,在追求和引导上突破,抢占市场先机;由重生产变为重市场,从营销引导科技开发,向科技型迈进。
实施效果:构建起以产品生产质量和服务营销的大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德福伦竞争绩效的可持续性,形成持续改进、不断追求优秀的良性循环机制,追求客户、供应商、员工及相关利益方的共赢机制为发展目标。围绕以“差别化+”为特色的发展方针,秉承企业“全球布局、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凭借独立的技术研发能力、完善的制造工艺流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良好的品牌信誉,发展成为国内涤纶短纤维新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国内涤纶短纤维市场创造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家点评:机制创新,股权创新独树一帜。上海德福纶化纤有限公司不但加强产品创新,而且加强管理体系创新和机制创新这两个方面。在差异化方面做得非常到位,紧跟消费需求和时尚要求开发新产品。下力气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大,产品利润率增长明显。
8.浙江依爱夫游戏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情景变装文化运营
主要做法:依爱夫结合自身多年来对国内外游戏装市场需求的了解,依爱夫开始尝试在产业链的延伸中寻求突破,建造“伊佳林开心梦工场”的设想应运而生。模式创新使体验消费油然而生;室内乐园,童话场景逼真还原;内容为王,游玩方式丰富多彩;角色扮演,自主IP引爆流量;组织优化,提供转型人才保障。立体推广,营造网络销售闭环。多店联动,公益平台共圆梦想。
实施效果:依爱夫扩大了品牌影响力,让游戏装文化走出去,经济收益持续提升。树立起企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加强产品创新,促进标准制定。依爱夫主动担当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任,尽量使社会环境不遭受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尽职尽责。
专家点评:营销方式新颖,产品性价比高。其互动体验营销效果突出,这个模式使得企业可以近距离接触消费者,从而更好做好服务。希望依爱夫尽量多挖掘中华故事,做好文化。在视觉营销上,该企业研发水平非常高,从心理上可以很好地激发儿童兴趣,使得产品信息、品牌文化和营销理念很好地契合在一起,企业探索卓有成效。特别是情景游戏装带入感非常强。
9.福建长乐长源纺织有限公司:纺织生产车间信息化集成和处理系统应用管理
主要做法:长源纺织将信息化精益管理作为战略任务,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配合企业的流程改造,以工业化、信息化引领转型升级,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在棉纺生产中采用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运用数据集成和分析的方法,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采集和分析处理,各流程工作状态实时监控。通过信息化推动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要进一步夯实工业化基础,配合生产流程改造,对纺织企业的能耗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节约用工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益。
实施效果:采用信息化应用为企业带来了管理方式的变化,通过ERP系统,打通供应链管理、财务核算、仓储管理和销售市场管理,为棉纺织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多方面支持,做到生产过程信息化、公平绩效考核、精确计酬、员工激励,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开拓高端市场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
专家点评:对信息化要求高,生产系统集成创新做得好,分布实施有长远规划,具有示范效应。特别是效益显著,比如用工减少,产品技术提升,积极对标国内先进样板企业。
10.浙江三鼎织造有限公司:以信息化带动精细化的实践
主要做法:通过精细化生产管控能力提升,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运行维护和动态调整,财务支付系统上线,解放人力资源管理,装备的互联互通、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形成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达到企业战略目标,支撑战略举措,打造企业领先优势,依托两化融合体系,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与工业化紧密融合,结合技改和自动化改造联网,持续打造新型能力,逐步提升企业发展水平。
实施效果:通过多年的现代化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应用,各项举措在公司生产运营过程中发挥出显著作用,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差异化可持续性行业竞争优势和持续提升新型能力,其中涵盖了精细化生产管控能力,营销渠道协同和网络信息化优化的营销管控能力。同时企业通过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7年效益贡献率达到了40%。
专家点评:三鼎是两化融合的代表性企业,在管理上现代化,信息化工作非常全面,细致到位。可见,企业下了很大工夫。随着三鼎织带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唯“创新”和“改革”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是实现“三鼎梦”的根本保障。信息化为整个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信息化可以挖掘使管理提升精细化的潜能,并能够巩固和监控先进管理实践的结果,如果信息化被融于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那么信息化就能更好的服务客户,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11.吴江市兴业纺织有限公司:新时代纺织企业管理创新的应用
主要做法:用自动化装备代替人工,尽可能把低效的劳动变成高效。尽可能把复杂的流程细分化,尽可能培养好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尽可能开发高端客户和产品提升利润率。管理信息化创新,快速高效省人工;自动化更新创新,节能降耗省成本;组织结构创新,建立特色标准;看板推进创新,生产流程优化;与客户联合开发,共创新产品模式;管理制度创新成文化,行为习惯风气佳。
实施效果:工厂形象改观大,在办公室可以直接看到车间运转情况。生产总部和物业部总务部办公室设置在进厂门口处便于快速应对各项工作任务,创新中心与总经理办公室设置在一起便于每个阶段的创新推进。这种格局使办公效率更高,同事间更加人性化工作更加融洽。普及了信息化以后每个生产车间的每台机器都有无线数据采集与系统相连,管理员在办公室就可以看到每台机器的运转情况和每个员工的工作情况。2018年上半年生产质量达到99.1的一等品率,产量比同期增长12%,全厂电费比原来节约8%,员工流动性比原来降低12%,净利润比同期增长18%,整体趋势稳步向上。
专家点评:企业在创新方面做得非常实。生产定量化,精细化管理优势凸显,从一点一滴做起。其使用的设备非常先进,省工省时,节能提效显著,企业营收翻番,吸收了一大批精通管理的专业人员,管理成果让同行受益匪浅。在日益严峻的新时代竞争压力下,兴业纺织能够处于良性增长的状态,来源于不断地更新和创新,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12.福建辅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服装供应链中小企业创新商业生态圈
主要做法:管理创新就是要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使企业商户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互相协调。辅城利用移动互联网和云端服务信息技术提供一个供应链专业平台,配合辅城企业管理APP系统给纺织服装供应链成员以低门槛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管理融合。加上S2B2C供应链子平台提供创新渠道协同管理,建立产业闭环生态,提升用户服务体验。利用平台积累大量数据与分析建立中小企业/商户信用积分系统,大幅度增强融资风控,有效地减低或解决传统中小企业商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实施效果:辅城一站式服务传统服装、鞋、箱包供应链中小企业商户将带来行业新商业生态模式。辅城全球供应链专业平台与辅城企业管理系统是以移动互联网和上云服务器为核心信息技术提供给纺织服装中小企业管理的创新。让中小企业可以很低门槛来达成信息化和工业化管理体系。
专家点评:企业在商业平台建设方面有考量,对管理有技术支持,提供金融机构支持。围绕此平台,在渠道创新、供应链方面提供卓有成效服务,有20家纺织供应链企业入驻,充分享受了该平台的便利服务。整个系统比较全面细致,为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大数据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抓住了行业痛点。在行业需求方面是客观存在,市场空间大,将盈利模式做好非常不容易。
行业内强化示范行业间加强交流
听完所有的企业发布,张文彬表示,纺织业是处于激烈竞争中的行业,如何贴近市场进行创新很重要,与此同时,如何贴近技术创新,对管理模式也进行创新同样重要。管理创新评审不是仅给一个名誉,而是需要企业提供先进事迹材料,要求企业从管理创新视角做一个提炼,以此推广到其他行业,不同行业之间可以进行广泛交流和借鉴。
郭和生在发言中谈到,评审会有很多亮点,收获颇多。轻工和纺织两者之间关联度大,都是满足老百姓日用消费品需求,有一定的共性。他也表示管理创新经验在行业间可以加强交流,而这种专家精彩点评的方式也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非常不错。
曹庭瑞提到,12家单位做了内容非常充实的讲解,非常难得的一次交流机会,主题突出。管理创新是企业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一种手段,比如信息化、大数据等。管理创新侧重在管理,相较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考验的是企业家智慧。工信部也积极出台指导意见,赋能企业管理创新。这些年坚持举办此活动,推出了不少优秀代表性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其他行业借鉴意义也非常大。对于企业提供的参评材料,他指出,企业应该进一步关注管理创新亮点,提炼出来,精简扼要,不要冗长。
叶志民建议企业在材料整理上更加突出管理创新点,财务管理成果有所欠缺,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杨峻在总结发言中谈到,今天全天会议丰富,对企业启发很大,将典型企业推介出来,对行业产生了一定成效,当然也存在聚焦不准问题。比如有的案例创新应用大于研发,仅停留在简单应用上。他强调,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管理创新如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均来自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引起管理结构变化,要不断发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管理也是第一生产力。另外,信息化大数据深入管理创新对行业影响更大,更要深度挖掘,要制定标准并且还要对标,将管理创新的路越走越宽。要高标准严要求行业管理创新,在中西方管理创新交流方面积极汲取有益的内容,为早日实现纺织强国而努力。
- ·12家单位入围第七届全国纺织行业管理 11-19
- ·江苏-罗马尼亚纺织服装行业举行圆桌会 11-19
- ·改革开放40周年服装秀在国博上演 11-19
- ·ICE期棉周五收盘几无变动 报每磅78.2 11-17
- ·埃及棉在中国的出口前景充满信心 11-17
- ·2019年4月起,这些纺织新标准将实行! 11-16
- ·打折促销会威胁到整个时尚零售生态系 11-16
- ·ICE期棉周四微跌报每磅78.28美分 11-16
- ·“红绿蓝杯”第十届中国高校纺织品设 11-16
- ·柬埔寨製衣厂商协会拓展中俄市场 11-15
- ·美中贸易战衝击浮现,亚洲製造业拉警 11-15
- ·前三季度外贸数据出炉 2019纺企能松口 11-15
- ·新疆外贸进口市场形势喜人 11-15
- ·两年后,化纤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扩张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