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印染 越南  氨纶 棉纱 棉纱价格 锦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纺织环保
落实整改是环保督查的“最后一公里”
时间:2017-09-21 10:38:19  来源:全球纺织网  共有条评论

  据环保部通报,截至9月14日,环保部派出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组已完成了11轮次督查工作。督查发现,虚报整改完成情况、未按期完成整改任务、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涉气“散乱污”企业违法生产等问题最为突出。仅在前不久完成的第11轮次督查中,虚报整改完成情况、未按期完成整改任务、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涉气“散乱污”企业违法生产或有生产迹象等就占了问题总数的91.9%,落实督查整改之难可见一斑。

  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是环保部今年4月开始实施的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浏览其官网几乎每日发布的督查情况通报不难发现,自8月中旬以来,部分地区“‘散乱污’企业整改取缔不彻底、虚报完成、进展缓慢”逐渐成为了“高频词”,甚至一些本在5月督查行动就被要求停产取缔的污染企业,在上个月督查组进行现场核实时,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目的不言自明,直白地说,就是要纠正、打击那些危害环境的违规违法行为。倘若发现了问题而最终不能解决,那么督查不仅有变成一阵风的可能,而且也不能督促相关企业和单位真正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就此而论,能否落实督查整改意见,将整改要求落实到什么程度,就成了决定强化督查成效的关键,是名副其实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无论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是强化政务服务工作,“最后一公里”成了诸多领域的流行词。然而,深入剖析其由来,“最后一公里”所指向的,看似办事流程上的最后环节、最后一步,但实质突出的是重点环节、根本性问题,涉及的往往都是观念的根本转变,或多方利益的深刻调整。具体到强化督查,部分地方之所以未按期完成整改任务或虚报整改完成情况,往往都是因为只算“经济账”。对很多企业来说,整改很可能牵涉技术、设备的升级,相应的会需要一笔额外资金投入;对地方政府来说,关停一些企业很可能涉及地方的GDP及就业等问题……诸如此类,算计的都是眼前利益,并由此形成犬牙交错的攻守同盟。于是,整改成了走过场,改革成了原地打转,绿色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中央反复强调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啃硬骨头”,说到底就是要瞄准“最后一公里”,打通这“最后一公里”。

  破解“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既需要行动,也需要“手段”。需要行动,就是要对照问题列清单,制定任务表,明确时限要求,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整改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负责整改;需要“手段”,就是要用真刀真枪的问责,为行动提供最后的保障,要盯责任主体,抓“关键少数”,落实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必须追究责任。对于强化督查中发现的虚报整改、关停不彻底等问题,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追问追责,查清查明究竟是不是相关企业自主行为,有关部门在落实整改以及日常的行政监管过程中,是否存在未履行、未尽责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人心存侥幸、敢于虚报瞒报,等等。尤其是对敷衍整改、整改不力、拒不整改的,相关部门必须抓住典型,严肃追责。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从环保督查,到“放管服”,及至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最后一公里”才是各方博弈、决胜的最后战场。所涉利益的任何一方,在任何一点上,进一步还是退一尺,不但映射彼此的气势和心理,还将产生极强的示范效应,轻则影响改革进程,重则关系改革成败。换句话说,这个冬天能不能少些灰霾、多些蓝天,能不能把整改进行到底就变得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