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全球经济回暖,我国外贸发展的内外环境明显改善。但是,占我国出口贸易额1/3的纺织业对于2018年外贸形势仍需谨慎看待。业内人士认为,明年外贸稳中有升是大概率事件,但仍要正面迎击“逆全球化”的冷流。
逆全球化影响凸显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2.4%,实现回稳向好的预期目标。但是,从2017年前三季度棉纺织外贸形势看,并未出现明显的外贸好转。2017年1至9月,受利率大幅波动影响,棉制纺织品和棉制服装的出口额较去年同期均呈负增长,进口额均呈正增长,棉制纺织品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0.52%,棉制服装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2.82%。
究其原因,有多重因素
首先,在世界经济增速没有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投资难以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其次,从商务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看,“逆全球化”温床并未消失,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仍将延续。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将长期存在,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双重挤压我国外贸出口。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大省浙江就遭遇了来自美国、印度等19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84起,涉案金额17.85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在义乌,一些附加值低、产业链较为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东南亚冲击明显,服装、箱包等产业订单转移到东南亚、中东欧地区的趋势较为明显。由此可见,在全球制造业产能过剩、市场份额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仍在升温。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出口可能受到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新兴经济体中低端制造业崛起的双重挤压。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盟和日本的市场份额分别下滑了0.5和0.9个百分点,而东南亚国家产品所占份额明显上升。
追溯这股逆全球化潮的源头,2016-2017年世界政坛,尤其是欧美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反建制”政治家上台执政,他们的执政纲领集中表现为关注本国事务,关注本国经济发展与民生。无论是特朗普的限制移民政策、退出tpp,还是英国的脱欧,以及欧洲其他国家民族主义政党大选的各种层级获胜,实际上都体现出了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
美国的算盘
全球化在风行并且被热捧了数十年之后遭遇了严重挑战。目前显性的、隐性的贸易保护政策都在不断涌现,很多逆全球化的行为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巨大阻碍,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也正在遭受严重影响。尽管双边的、区域的贸易协定层出不穷,一些政客却在不断地为了争取选票而把矛头对准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政策。美国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
有观点指出,作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美国,鉴于美国希望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中美双边贸易的摩擦未来可能更加频繁,尤其是电子产品、电气设备、纺织品及服装、家具和汽车等行业。
事实上,美国已有“挑事”的苗头。今年11月初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两国经贸合作达成2535亿美元大单,创下中美经贸合作史上的记录。但就在不久后的11月28日,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就宣布,将主动对进口自中国的普通合金铝片自发开展反倾销与反补贴税的双重调查。此次调查是在美国铝业没有主动要求的情况下,美国商务部主动对中国普通合金铝片开展“双反”调查,这也是25年来美国商务部第一次自主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有分析指出,即便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第三国价格对比规则不再适用,美国商务部也可以根据汇率低估作出反倾销调查中的成本价格修正。特朗普可能会用中国汇率低估的名义,让美国商务部以汇率问题作为反补贴依据。
美国自2007年以来,在对进口自中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同时,也施以反补贴税调查。调查范围除了合金铝片,还有化工、纺织、钢管、汽车、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未来,特朗普政府势必还会对中国采取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针对知识产权问题的337条款,这是美国非常有可能实施的贸易保护方式之一,且非常有效。
如何对抗逆全球化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以及外贸企业绕不过去的坎。有专家指出,市场、资本、网络、政策、文化、社会等因素正在深入推动全球一体化,尽管有逆全球化的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但是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势不可挡。区域间、国家间、产业间的资源能力正在广泛连接,如何有效地组织协同起来是关键,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在当下西方逆全球化和中国以“一带一路”推进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新技术革命、贸易自由化推进等机遇,有可能推动自身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通道。而对于我国纺织出口企业而言,则应该牢牢抓住创新这个不会过时的“救生圈”,以创新促发展,才能在逆全球化的低潮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