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外贸上半年“成绩单”已经出炉,分地区来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增速明显,于是,我们找到了这家企业,来看一看这家外贸企业的“一带一路”之路。
在外贸行业摸爬滚打了近20年的吴志峰,对市场有着非常敏锐的触角。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还没提出来的时候,斯蒂科企业董事长吴志峰就已把目光瞄准了东南亚。
找到合适的合伙人融入当地
“我研究过全世界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规律,当地工资达到800-1000美元的时候,那么这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需要转移,否则将没有利润。四五年前,我们就明显感受到人工成本上涨对我们的压力。”
2013年,吴志峰和几个宁波企业家跟宁波市鄞州纺织服装国际商会去东南亚考察。“当时我们走了很多国家,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越南都去了,最终把厂房建在柬埔寨,这其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吴志峰说,首先考虑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柬埔寨与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一直比较稳定,第二就是当地的产业链环境。虽然主要的面辅料还是要靠宁波运过去,但当地还是有一定的辅料、配料生产能力。
第二年,吴志峰的斯蒂科就在柬埔寨建起了他在海外的第一个工厂。
他把一部分股权给了柬埔寨工厂的合伙人。这步棋,吴志峰认为是他成功走出去并且在柬埔寨迅速立足的关键。“我的合作伙伴在柬埔寨生活了20年,从刚开始出去打工,到后来自己办厂,可以说非常熟悉当地的环境。”他分析,走出去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对国外不了解,第二是语言的障碍。怎么解决第一个难题?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并且信任他非常重要。否则没法迅速融入当地。
吴志峰讲了个例子。他在宁波的工厂都是8点钟上班,如果你也想当然地让柬埔寨的工人8点上班,他们就会很难受。因为当地人习惯了早睡早起。
斯蒂科柬埔寨工厂雇用了1200个工人,基本上都是当地人,你必须适应他们的节奏。工厂的管理层也基本都是当地人,只有10%是国内派遣。当地的管理层60%雇佣的是华裔。
省下一大笔人工、关税成本
水土是服了,成本到底有没有下降?
在纺织服装行业的成本中,人工成本是大头,占到总成本的70%-80%。吴志峰告诉记者,刚开始到柬埔寨的时候,当地工人的月基本工资127美元,虽然现在涨到了157美元,但相比国内每月三五千元人民币还是要便宜很多。
斯蒂科的家居服主要出口到欧美,从柬埔寨工厂出口到欧盟,可以免关税,这又省下了一大笔钱。要知道,国内出口到欧盟的关税是12%。
上升的是物流成本。因为原料要从宁波运到柬埔寨。一件用厚料做的成本30元的衣服,宁波到柬埔寨的物流费用大概是1.5元。也就是说,如果是厚的面料,物流成本大概需要上升5%,薄料差不多上升2%。与省下的人工成本和关税相比,这个数字显然是能接受的。
其他诸如土地、设备、厂房等成本,与国内相比差不多。至于融资,吴志峰基本上还是在国内解决。“毕竟国内的金融环境相比柬埔寨还是要稳定一些。”
烦心事也是有的。比如,当地政府的工作效率就很让吴志峰头疼。办一个营业执照,他就跑了至少20趟相关部门。在国内办个工商登记跑一趟就搞定了,在柬埔寨等个一两个月是很正常的事。“有时候,签个字让你跑一趟,照片和法人本人核对一下又让你跑一趟,这种工作节奏又只能是你去适应它。”吴志峰说,“任何一个国家对外开放都有一个过程,现在的柬埔寨就好像三十年前的我们,不过当地百姓的素质还是不错的,排队的时候基本没有插队的人,路上也不太会有喇叭声。”
设计放在英澳,中心还是宁波
有了在柬埔寨成功建厂的经验后,吴志峰又在越南投资了他在海外的第二个工厂。越南的工人基本月工资要高一点,在180美元,原料从宁波运到越南的成本也要更高一点。前两年,他又在英国和澳洲设了办事处,把设计放在国外。
现在,一件家居服在斯蒂科的诞生过程是这样的:在英国和澳洲设计的款式传回宁波——在宁波用不同的面料做成成品——客户来宁波的样品间选货,或是参加展会获得订单——在宁波汇总订单后,分派给柬埔寨、越南或是宁波的工厂生产、出口。“一些小订单就直接在宁波生产了,柬埔寨的工厂主要生产针织面料的服装,越南的工厂以生产梭织面料为主。”吴志峰告诉记者,面料研发、技术、采购、销售、财务、打样中心还是放在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