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进口棉纱线的迅猛增长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一个现象。据海关统计,2013年1~11月,全国棉纱线进口总量达192.7万吨,远超过棉纱线出口总量,同比增长41.6%;进口金额62.7亿美元,同比增长41.5%。
除了巴基斯坦、印度这两大我棉纱线进口主要来源国外,美国这个非纺织强国也引入注目。尽管所占比重不大,但2013年1~11月,我国从美国进口棉纱线增长十分迅速,增幅达129.9%,进口数量为4.9万吨。
金融危机之后,为了解决产业“空心化”和失业率攀升的问题,美国逐渐加速“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成为美国政府“再工业计划”的一部分,传统纺织行业也受到到了这股风潮的影响。与此同时,近两年我国纺纱企业因国内外高棉价差,竞争力被大大削弱。一方面,美国棉纱生产企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大了在中国的市场推广力度。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压力希望“走出去”的纺织企业也开始把目光从传统的东南亚地区转向美国。2013年年底,浙江航民科尔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18亿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开设纺纱工厂。这也是中资纺织企业在美设立的第一家工厂。
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差不多是我国劳动力成本的5倍,为何美国棉纱还有优势?美国棉纱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纺纱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优势不仅仅在成本上
从现阶段来看,美国棉纱最明显的优势体现在原料成本上。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国,棉花资源丰富,其棉花价格与中国棉花价格相差悬殊。按照科尔集团的测算,科尔美国公司每年的劳动力成本将比国内多支付8000万元,而用棉成本则可以节省约7.5亿元。两项费用合计下来,科尔每年约可节省6.5亿元。
另外,在美国用电等能源成本也比较低。虽然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较高,但美国纺纱厂劳动生产率较高,使用的工人数量较少,人工成本在纺织品产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随着石油价格攀升,海洋运输成本在不断提高。由于海运运费是按照整柜计算,所以运棉纱或者布匹等价值高的商品到中国相比运棉花要划算。美国棉花运到中国成本太高,而在美国纺成棉纱再运到中国则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此举可以绕开中国进口棉花的配额限制,直接占领中国市场。
据有关进口商介绍,按照美国棉纱的实际生产成本,运到中国清关完毕的含税价格,16支纯棉纱价格在16500元/吨左右,21支在18500元/吨左右,比中国市场一吨便宜了2500~3000元(100%全棉气流纺纱,不含三丝,包漂白价格)。当然美国供应商不是按照成本价格给中国采购商报价的,他们采取的是以中国棉花价格作参考,贴近中国市场价格的报价策略。这意味着美国纱厂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据介绍,除了成本优势之外,美国棉纱还具有产品一致性好的特点。美国纺纱厂按照标准化要求生产,产品质量稳定,品质波动非常小。全球的客户可以从美国的权威机构数据库中了解美国纺纱厂使用棉花的情况,甚至有每个棉花包的条形码数据。由于价格不是高端服装公司考虑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大型品牌公司有意向采购美国棉纱。目前已有不少国内著名企业开始使用美国棉纱。据说还有一些国内的纺织厂直接采购美国的棉纱,然后贴上国内企业的牌子在国内销售。
值得借鉴的营销模式
美国棉纱有鲜明的特点:采用新型纺纱方式,基本为纯棉气流纺纱线、喷气纺纱线、涡流纺纱线。在营销方式上,也与国内纺纱企业不同。
广州市爱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大中华地区总经理吴法新在一篇博文中描述了他参加一个推广美国棉花和美国棉纱的会议的情形:美国厂商似乎并不希望很多的买家到场,而是根据报名情况,事先挑选合适的买家进场洽谈。他们以接触中国有采购意向的买家为主,在会议之前就对来宾做了严格的筛选。为了了解中国最终买家的采购意向,他们设计的问卷调查很详细。他们并不急于成交,相反在面对面洽谈的时候,反复询问潜在买家的实际情况,包括订单情况和开发能力的强弱以及对于后道染整技术的理解。
在这场“棉花棉纱企业贸易洽谈会”上,几家美国棉纺工厂的展位上没有放置一个纱样,也没有关于产品指标、价格的说明,倒是现场展示了很多成衣和染色布的样品,似乎不像一个棉纱推广会。这和国内的某些棉纱洽谈会上,展位上堆满纱样的情况不同。有个美国棉纺厂的展位上,除了销售代表外,还有技术顾问。销售员收集客户的基本资料,例如客户需求以及采购预算等商业数据,做好维护客户、服务客户的基础工作,而技术顾问针对客户的织布要求和采购预算提供合适的纱线建议甚至和下游的染厂一起探讨印染工艺,以便及时调整纺纱工艺和成纱指标。
美国厂商极力营造的是“美国棉花”的文化。为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了解美国的纺织纱线、面料、时装的流行色及国际市场流行趋势,美国棉花公司与广东省纺织协会共同举办了“2015春夏流行趋势发布会”,主要的对象是下游企业的服装设计师。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服装消费者,服装设计师,以及纺织行业的生产企业的老板们深刻认识cotton usa品牌。吴法新认为,这种营销模式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中国企业如何接招?
虽然美国纺纱业的生产规模不大,我国从美国进口棉纱的数量与国内的产量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吴法新认为,美国棉纱试水中国市场的行动,却给国内纺纱企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也在多次业内会议上提醒企业注意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对全球纺织生产格局的影响。印度、巴基斯坦低价纯棉纱的涌入和美国棉纱的进入以及大型企业纷纷“走出去”都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中国纺织行业的一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数量较小,美国进口棉纱对国内市场的实际冲击不大。另外,美国棉纱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由于他们是标准化生产,与一些企业小批量多品种的要求还存在距离。但是由于美国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美国制造”的商品,随着制造业回归本土,如果未来美国品牌指定只用美国棉纱,那对中国纺纱业的影响将很大。
从目前的纯棉纱市场来看,16支以下巴基斯坦产品有优势,但在60支以上中高端领域,中国产品仍然有很大的优势,而16支~60支的区间,则是印度和中国中小企业白热化争夺的地盘。因此进口棉纱对国内纺纱企业的影响有所不同。此前的调查显示,35%的企业认为进口纱对自身影响很大,29%的企业表示有影响,24%的企业表示影响较小,还有12%的企业表示无影响。据了解,受进口纱影响的主要纱线品种为40支以下的低支纯棉纱线。而对以混纺和化纤类纱线为主的纺织企业,生产高支棉纱为主的企业以及生产色纺纱为主的企业来说,进口纱影响并不大。
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各种制造成本已达到一定高度,虽然在高支纱、高密织物等中高端产品领域,中国还是保持领先优势,但在低端产品领域已没有竞争力。国外棉纱的大举进入显得势不可当,国内纺纱企业只能见招拆招,逐步淘汰掉部分落后产能,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加大研发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
进入2014年,国内棉花政策面临调整,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也为纺织企业带来了机遇。利用自贸区的一些政策企业可以提高经营效率,降低原料波动的风险,节省资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国内纺纱企业如能抓住政策机遇,扬长避短,变被动为主动,就不用惧怕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不论对手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越南还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