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介绍,从2015年12月启动河北省环保督察试点以来,经过两年努力,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完成对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首轮中央环保督察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8448人,问责18199人。2018年拟对第一轮督察开展“回头看”,未来拟组织研究制定环境保护督察条例。
四批督察30个省份
在环保部当天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刘长根表示,2015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启动河北省环保督察试点,2016年7月和11月、2017年4月和8月分四批开展30个省(区、市)的督察,经过两年努力,完成中央确定的任务目标。
数据显示,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5万余件,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罚款约14.3亿元;立案侦查1518件,拘留1527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8448人,问责18199人。
刘长根介绍,除边督边改问责外,第一轮督察还累计移交了387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案卷。
将研究制定环保督察条例
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即将收官,下一步有何计划?
刘长根说,将对首轮中央环保督察进行梳理,总结经验。环保部将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探索推进督察体制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体系。
首先,将加强督察工作谋划。目前初步考虑是,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目标,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2018年拟对第一轮督察开展“回头看”,紧盯问题、压实责任,确保整改到位;同时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针对重点地区大气污染、重点城市黑臭水体污染,以及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大助力。
另外,将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设,拟组织研究制定环境保护督察条例,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机制。构建形成“一办六局”环境保护督察主体力量,形成专业化的督察队伍。
焦点1
为何问责对象多为基层干部?
由于是群众身边的问题,问责对象更多是基层干部
刘长根介绍,中央环保督察问责大致分为三个情形:
首先是督察进驻期间,即边督边改过程中,地方根据督察组转交的信访举报问题,对存在失职失责的进行问责。第一轮边督边改共计问责18199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干部875人,占比5%左右;科级6386人,其他人员10938人。
为何问责以基层干部为主?他表示,由于是群众身边的问题,问责对象更多是基层干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类问责不但能够推动解决具体环境问题,还能有效强化基层环保意识,起到消除“中梗阻”,打通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其次,进驻结束之后,督察组会向地方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案件。第一轮督察共向地方移交了387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这部分问责更为注重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目的在于倒逼党政领导干部真正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第一批8省(区)问责情况已向社会公开,包含130名厅级领导干部,其中有24名正厅级干部。截至目前,第二批督察移交问题问责工作基本完成,从整体来看,和第一批相比,问责力度加大,将来同样会向社会公开。
第三种情形是,在整改过程中,地方主动对整改工作不力的责任人开展问责,或是根据我们专项督察发现的问题进行追责问责。这类问责侧重于压实整改责任,加快整改进度。
焦点2
问责重点在其他部门公允吗?
问责基本涵盖环保的各个方面,不存在有失公允的问题
刘长根表示,中央环保督察是综合性的督察,是“大环保”的概念,所以不管是环保部门,还是其他部门,只要失职失责,都要进行问责,这也是中央环保督察的基本要求。
他以边督边改问责为例,涉及地方党委领导干部1488人、政府4254人、相关职能部门6638人,另有国有企业、基层社区、村委等相关责任人员约6000人。
在相关部门中,问责环保部门2612人,国土923人,林业804人,水利580人,住建433人,农业369人,城管337人,安监159人,工信155人,交通118人,公安56人,发改50人,旅游42人,基本涵盖环保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所以不存在有失公允的问题。
他说,各个地方问责的人员清单,我们都掌握,包括人员姓名、职务、问责缘由等等。公开工作是地方职权,开始确实公开的比较少,但是后来陆续到第三批、第四批,我们要求地方要加大典型案例公开力度。
焦点3
环保督察发现哪些共性问题?
一些地区大气和水环境问题突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不到位
刘长根介绍,督察中我们确实发现,各地都有一些环境问题比较典型,也有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一些地区大气和水环境问题突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不到位,一些流域,特别是一些支流污染严重,群众反映较为强烈。
其次,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污水直排、垃圾乱堆等问题十分普遍,重点督察的30余个城市,每天累计直排生活污水1200多万吨。“前一段有人讲我们国家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实际上我们国家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
刘长根说,一些自然保护区违规审批、违规建设,还有许多采矿采石采砂造成的区域性生态破坏,以及只开发、不修复等问题较为常见。督察发现,有的省矿山治理保护金大量沉淀,大量生态破坏老旧矿山、废旧矿山没有修复,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够。
另外,共性问题还包括,水资源过度开发,围湖占湖、拦坝筑汊、侵占岸线、毁坏湿地、违法填海等水生态、水环境破坏问题多发频发,在一些地方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工业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工业园区污染问题没有解决,一些企业集中的产业园区成了污染排放集中区。许多地方“散乱污”企业量大面广、污染严重。不仅仅是京津冀,其他地方也有,这些企业量大面广,污染严重,成为进驻期间群众举报的热点;农村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均存在差距。
焦点4
中央环保督察是“一阵风”吗?
整改实行“清单式调度”,各地对整改工作非常重视
刘长根介绍,在环保督察之初,特别是第一批、第二批的时候,一些地方确实存在少数反弹的问题,督察组也收到过一些举报,进驻的时候解决了,督察组回来以后,问题又反弹了。
他表示,针对这些情况,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有一个清单式调度,把环保督察整改方案内容分为几个方面: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这个月针对督察整改的批示情况、现场督办情况;地方出台重要的政策、法规、制度等长效机制情况;重点问题整改情况,每个省份都有几十项、甚至上百项整改任务,每个省都会选择重点问题,盯住地方上报整改情况等。
从调度结果来看,各地对整改工作非常重视,整改工作比较扎实。约一半省份由党政主要领导共同担任整改领导小组组长,其余均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另外,各地也在切实推进任务的落实。截至目前,前三批督察的22个省份督察整改方案共明确整改任务1532项,已完成639项,完成率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