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棉纱  纺织  阿克苏  人民币  服装  染料  化纤  服装定制  皮棉  环保  美棉  生态  不染色  染费  盛泽  中俄  卢比  丝路柯桥  缅甸  降税 

香港时装品牌经营环境日益困难

   日期:2018-11-13     浏览:0    评论:0    

纺织科技网纺织科技网--专业的纺织技术论坛

由于店铺租金上升,加上又要面对国际服装品牌的竞争,香港本土服装品牌业者在两面受敌下经营环境难上加难。

去年香港零售市道增长放缓,但租金不断上升,加大本地零售商的经营压力,堡狮龙 (0592-hk) 早前已发盈警,指店铺租金上升是导致盈利大幅下跌的原因。另一方面,本地服装品牌又要面对国际服装品牌的竞争,在两面受敌下经营环境难上加难。有分析员认为,本地品牌须提高供应链效率,及提高每间店铺效率,而稍稍减少在旺区贵租店铺数目会是趋势。

去年香港零售额增长由 2011 年的 24.9% ,放缓至 9.8% ,当中服装销售表现疲弱,仅增长 4.6% ,跑输整体市场。其实从部分服装公司的业绩便可见一斑,i.t (0999-hk) 早前公布截至去年 11 月底至的第 3 财季香港同店销售几乎零增长,堡狮龙则预期截至去年底止的中期业绩纯利按年大幅下滑,而佐丹奴 (0709-hk) 截至去年 9 月底止的首 3 季香港地区,同店销售增长 12% ,远逊于 2011 年同期的 23%。

另外,近年来国际快速时尚服装(fast fashion)品牌如 h&m、zara、uniqlo、forever 21 等纷纷进入香港及中国市场,抢占消费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份额。 h&m 刚公布截至去年 11 月底止的全年业绩,中国地区销售额为 54.11 亿元瑞典克朗 (约 66.67 亿港元) ,按年增长 50% ,全年在该地区新开 52 间店,为集团开店步伐最快的地区,其行政总裁更预期,未来中国将取代德国,成为最大单一市场。

有分析员表示,国际服装品牌进入香港市场後,因本地市场並无每年几十个百分比增长,本地服装品牌生存空间确实减少,本地品牌一方面销售增长减慢,另一方面租金成本並无减轻,对公司的盈利有压力。

分析员又指,国际品牌的优势在於其为了打开市场,其中一、两家旗舰店可承担更高的租金,当做广告,另一个现象是商场招租时,亦会因号召力大而优先选择外国品牌,将本土品牌挤走。

h&m、zara、uniqlo 等品牌从设计到生产、物流、销售的过程很短,本地服装品牌要保持更多新鲜感,应提高供应链效率,抓住潮流。由于本地核心旺区一线铺位供应较少,令商铺租金节节上升,但近期在核心商区也出现吉铺。

本地服装品牌已渐渐由一线街铺搬至二线街铺,或减少在旺区的店铺数量以保持盈利。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