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12又来了,肯定又有一大波网购的小伙伴在剁手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网购外贸服饰是很多人的一大乐趣。能以柜台1/10甚至1/100不到的价格买到“原单正品”,真有这样的好事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普及下所谓的外贸原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大家理性购物。
一线大牌外贸原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网络售假成了新渠道,销售、物流环节也都比传统方式隐蔽。”宁波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范建富介绍道。记者也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网络售假往往会打着“外贸单”的旗号。既显得有“神秘渠道”,当产品有质量问题时又可以称“外贸产品本就有瑕疵才转为内销”,这也给消费者维权增加难度。淘外贸商品时,你得注意这几件事:
1。原标商品谨慎购买。大品牌交给oem厂家的商标都经过严格计算,正规oem厂家也会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对外贸转内销的商品会进行剪标。如果一家店的外贸商品是原标的,且成交记录高,又是大品牌的话,就要格外慎重了。
2。即使有原单,数量往往也非常少。如果量大,或者能“预定”的话,要慎重。
3。一线品牌如爱马仕、lv、gucci外贸原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4。当季新品,甚至先于柜台上架的原单产品多为仿货。
“大马标”、驴家这些神秘商品有玄机
业内也有“通行的别称”。比如,burberry的衣服关键字则为“b家”、lv则称“驴家”等。也有众多卖家会在商品名称的品牌描述中插入“*”等特殊符号,比如“n*ke”。业内人士说,网络卖家起这些神秘的名称一来可以躲避网购平台的检查,二来也可以误导消费者且不利于维权。
小编身边的一个朋友,此前在网店购买了一条“h家的丝巾”。根据行业内的约定,h家为奢侈品牌爱马仕。卖家称,这是h家的一款原单丝巾,国内柜台价5800元的丝巾售价为500元。可收到后,发现和柜台丝巾在质地、做工、印花上都相差甚远,图案也不是同款。卖家称:“我从来没有说过是爱马仕的啊,这只是另一个h开头品牌的外贸品,是你自己认为是爱马仕的。”这也给后续维权带来了困难。
“挂羊头卖狗肉” 别光看商品名称 遇到“同款”要谨慎
去年年初的雅戈尔被侵权就很典型,被告的商品名称中使用了与原告注册商标“雅戈尔”相同的字样,但其在“购前必读”一栏中注明了所销售的产品品牌为“sarouya”,实际销售的也为“sarouya”品牌衬衫。法院认为,被告出售的商品品牌与原告商标截然不同,但被告在商品名称中使用了“雅戈尔”,在网络销售环境下,其获取交易机会的概率被无限放大,截取了原告的潜在消费群体,是典型的傍名牌行为。
在网购商品时,不要只留心商品名称里的品牌字样。而是要从内页的商品描述、和卖家的沟通中,确认是否的确是该品牌的产品。特别要提醒的是,现在很多卖家喜欢在商品名称里标明是品牌“同款”,从而赢得被搜索到的概率,产品本身往往和原品牌没有关系。
服饰类的原单、原单正品、跟单、追单、原标、剪标,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门道呢?
原单: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品牌往往会把原料、配件、版型等拿到生产国来制作,考虑到过程中的消耗,会多提供小部分原料。厂家完成订单后,利用剩余的原料,偷偷制作版型一模一样的产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单正品”,数量极少;第二种“原单”,往往因色差等瑕疵被品牌商拒收。这类不能算是“原单正品”了。
跟单:往往采用部分原版的面料,搭配一些其他辅料,采用和正品一样的版型加工,但做工等会马虎些。
追单:则是根据原有的版型,厂家自己使用相近或看上去相近的原料来生产。
销售的商品保留着原有的商标,也就是常说的“原标”,那就构成了侵犯知识产权。如果,商标被剪去,也就是“剪标”,一般不算构成侵犯知识产权,视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