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科技网纺织科技网--专业的纺织技术论坛
2015年12月,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82.8亿美元,同比下降4.1%。其中出口2241.9亿美元,下降1.4%;进口1641亿美元,下降7.6%,当月贸易顺差600.9亿美元。1-12月,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39586.4亿美元,下降8%,其中出口22765.7亿美元,下降2.8%,进口16820.7亿美元,下降14.1%,累计贸易顺差5945亿美元。
12月,纺织品服装贸易额291.3亿美元,增长4%,其中出口268.9亿美元,增长4.7%,进口22.4亿美元,下降4.2%,当月贸易顺差246.5亿美元,增长5.7%。1-12月,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3095.1亿美元,下降4.8%,其中出口2839亿美元,下降4.9%,进口256.1亿美元,下降3.5%。累计贸易顺差2582.9亿美元,下降5%。
一、全年进、出口双降,年底出口反弹。
2015年,中国外贸再次遭遇“寒流”,出现自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6年来的首次进、出口双降。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代表,纺织品服装首当其冲,全年出口下降4.9%,进口下降3.5%,其中出口下降幅度超过全国货物贸易出口,贸易顺差也再度出现下跌。此次下降与2009年不同,2009年是由于全球突发性金融危机导致贸易量急剧收缩,而2015年出口下降则更多缘于我传统出口优势消失与内外部不利环境叠加导致的结构性下跌,进口下降则主要应归因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需求不足。
全年最后一个月,在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同比基数较低的双重因素带动下,纺织品服装出口现小幅反弹,增长4.7%,四季度整体下降5.3%。
二、贸易方式呈现多元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涌现。
2015年,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分别为76.9%和51.5%,分别比2014年提升3个和1个百分点。新兴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年中得到迅速发展,“其他”贸易方式下全年出口额达到122.8亿美元,增长31.1%,出口占比4.3%,几与边境小额贸易持平。
主要贸易方式出口下降,一般贸易下降3.6%、加工贸易下降15.1%、边境小额贸易下降20%,一般贸易下降幅度最小。进口方面,2014年一般贸易进口份额即超过加工贸易,之后二者的差距进一步扩大,2015年一般贸易进口占比达到51.5%,进口额同比增长2.5%,同期加工贸易进口份额缩至38.6%,同比下降12.3%,对整体进口形成负拉动。
企业经营主体趋于优化。民营企业进一步壮大,出口额达1889.8亿美元,全国三分之二的出口来自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所占份额则分别退至11.5%和21.7%。三资企业出口下降最为迅速,降幅近10%,国有企业下降7.7%,民营企业仅下降2.9%。
外贸发展模式发生转变。作为进出口业务模式的创新,“一达通”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在2015年得以蓬勃发展,全年出口额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此类企业(包括商贸公司)就占据了近半席位,比2014年增加了一倍。
在严峻的外贸形势面前,大型、超大型企业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全国9万多家出口企业中,出口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超大型企业不足1%,却占据了30%的出口份额,且整体出口下降3.9%,降幅小于平均值。
三、 传统市场大多表现不佳,新兴市场尚有亮色。
欧盟—多重因素使我对欧盟出口下跌近一成。
欧盟经济仍未完全企稳、盟内各国发展不平衡,以及市场受政治因素影响使2015年我对欧盟出口再次遭遇下跌。全年出口额531.3亿美元,下降9.4%。其中服装下降10.3%,纺织品下降6.5%。大类商品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量下降10%,单价下跌1%。
对盟内28个国家大多出口下降,排名前10的国家中只有英国保持7.8%的较快增长。
美国—美成为我出口唯一实现增长的传统市场。
回顾近10年的市场走势,美国是唯一一个实现持续增长的传统大型市场。2015年我对美出口477.4亿美元,再创新高,同比增长6.7%,为我整体出口形成正向拉动。其中服装出口增长6.9%,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量增长8.4%,单价下跌1.1%。纺织品出口增长6.2%,其中面料和制成品分别增长6.1%和6.8%,纱线下降2.8%。
东盟—服装出口迅速回落致对东盟出口转跌。
对东盟出口连续增长的势头在2015年终结,全年对东盟出口358.2亿美元,下降0.8%,主要是服装出口下降12.5%所致。服装中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量下降7.8%,单价下跌7.4%。纺织品出口保持6.5%的增长,其中面料和制成品分别增长11.3%和0.3%,纱线下跌12.3%。
日本—传统市场中对日出口下降最快,服装出口量继续下滑。
日本经济低迷、人民币对日元升值、订单转移使2015年对日本出口降势依旧,全年累计出口额216.5亿美元,下降11.7%,日本在我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5年内减少了3.3个百分点,仅占7.6%。纺织品和服装分别下降9.5%和12.2%,其中占主要份额的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量下降11.5%,再创近10年新低,出口平均单价下跌1.3%。
新兴市场表现良好,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具市场潜力。
在整体外贸形势不佳、出口下降成为常态的2015年,新兴市场和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却呈现较好态势,对这些地区出口仍能保持增长。其中对中东出口增长4.6%、对非洲增长5.2%,仅对拉丁美洲出口下降4%。对“一带一路”沿线中的28个国家出口实现增长,其中对16个国家出口增幅达10%以上,这些国家仍具有较大市场潜力。
中国产品在三大传统市场中所占份额继续下降。
据欧盟海关统计,2015年1-11月,欧盟自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1062.9亿美元,下降8.8%。欧盟自中国累计进口纺织服装产品395.2亿美元,下降10.2%,降速超过平均值。自东盟进口纺织服装103.5亿美元,增长0.1%。中国纺织服装在欧盟市场份额为37.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东盟市场份额为9.7%,较去年同期扩大了0.8个百分点。孟加拉、土耳其、印度和巴基斯坦合计占到36.8%的市场份额,逐步与我形成抗衡。
据美国海关统计,2015年1-11月,美国自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1131.3亿美元,增长4.2%。自中国进口431.1亿美元,增长3.6%。自东盟进口222.8亿美元,增长7%。中国产品在美市场份额为38.1%,比2014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东盟在美市场份额为19.7%,比2013年同期扩大0.5个百分点。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5年,日本全年累计进口368.4亿美元,下降8.2%。其中自中国进口237.7亿美元,下降12.1%,降幅超过平均值,自东盟进口78.1亿美元,增长5.8%。中国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继续缩减,继去年跌破70%之后,再次下降近3个百分点至64.5%,同期东盟所占份额升至21.2%,比2014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其中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合计占13.5%。
四、 针织服装拖累服装整体出口下降,大类商品出口价格齐跌。
占出口额61%的服装出口下降6.4%,其中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量下降6.2%,价格相对低的针织服装成为下降主因,出口量下降11.4%。梭织服装仍保持 2.6%的增长。纺织品出口下降2.4%,其中仅面料保持0.7%的小幅增长,纱线和制成品分别下降8.8%和4.2%,制成品中家用纺织品下降9.8%。
大类商品出口平均单价全部下跌:针梭织服装下跌0.5%,纱线下跌9.2%,面料下跌2%。
五、东部地区出口降速最缓,重点省份形成新出口增长点。
2015年,全国大多数省(市、区)出口下降,其中东部地区作为传统出口地,灵活性强,对外部环境改变的反应速度快,出口降速最缓,仅下降1.6%,中、西部地区则分别下降25.7%和17.7%。
重点出口省市中,排名第2、4、7位的广东、福建、广西实现增长,增幅分别为8%、0.1%和38.3%,三省均呈现各自的增长点:迅速发展的市场采购贸易为广东出口形成正拉动,通过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已达14%;边境小额贸易的繁荣开展为广西出口护航,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同比增长幅度高达41%;把握市场脉搏,扩大对美出口份额使福建立于不败之地,福建全年对美出口增长12.3%,美市场占比已超过一成。
六、纺织品进口下降,棉纱线进口创历史新高。
2015年纺织品服装进口再现下降,且降幅超过2014年,主要是由纺织品下降所致。纺织品进口下降6.4%,其中纱线、面料和制成品分别下降0.2%、12.2%和9.7%,面料下降最快。服装进口增长6%,其中针、梭织服装合计进口量增长11%,毛皮革服装增长35.2%。
由于国内外棉花价差、进口棉配额限制、国内棉花质量参差等问题存在,棉纱线进口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进口量234.5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6.6%。
大类商品进口单价下降,纱线下降10.1,其中棉纱线下降12.2%,面料下降4%,针、梭织服装下降3.3%。
七、棉花进口量创近十年新低,外棉价格优势逐步减弱。
受需求降低、出口走弱,以及巨量库存的影响,2015年我棉花进口量继续大幅削减,全年仅进口147.5万吨,创近10年新低,同比下降40%,进口平均单价为1740美元/吨,下跌15%。
2015年度全国棉花面积和产量减少,国储棉库存居高不下,国内棉花供给充裕,需求相对较弱,现货市场成交清淡,皮棉销售迟缓,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以下跌为主,尽管部分时段因纺织企业集中补库而弱势反弹,但均较为短暂。年初,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128b)在13600元/吨左右,之后开始持续下跌,12月31日收于12922元/吨,全年下跌683元,跌幅为5%。
代表国际标准级现货的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 index m 12月31日为71.50美分/磅,较11月末微涨0.14美分,1%关税下折人民币为11677元/吨,低于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245元/吨,较上月同期价差缩小117元;滑准税下折人民币13916元/吨,高于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994元,价差较上月扩大77元。内外棉差价继续收窄,外棉价格优势进一步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