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科技网纺织科技网--专业的纺织技术论坛
7月18日,来自咸阳市各基层环保局的35名督查员自带被褥、自带碗筷,佩戴特别督查证,奔赴“治污降霾”计划确定的重点项目驻地。这是该市推进“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行动的又一重要举措。来自乾县环保局的督察员张周生告诉记者,“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吃住在工地、监督在工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全天候督查项目进展,直至治污项目全部完工。”
自加压力:年底前完成12类547个污染项目治理
咸阳是西安国际化都市的核心城市,承担着“共建大西安”的历史重任。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安全”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空气质量连续六年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00天。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显,保卫蓝天碧水刻不容缓。
6月4日,随着咸阳市委书记姜锋一声令下,咸阳经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两台共20蒸吨锅炉的烟囱通过定向爆破轰然倒下,标志着该市“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攻坚战进入实质性阶段。据记者了解,此次治污降霾行动共涉及12类547个项目,计划年底前完成,其中“蓝天”行动包括10类537个项目,主要开展是城市扬尘污染整治,储煤场粉煤灰污染整治,重污染、落后产能淘汰关闭和退城入园整治,燃煤企业污染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油气回收治理整治,餐饮业油烟污染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整治等8个方面的专项整治;“碧水”行动包括2类10个项目,主要是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态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及污染补偿考核等。
“开展治污降霾行动,我们有铁的决心;对治污降霾工作的执行,将采取铁的手腕;对于一切影响治污降霾的行为,将采取铁的纪律。”咸阳市长卫华一番话折射出全市上下“铁腕治污”的信心和决心。
铁腕治污:绝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
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后,咸阳自加压力,将完成时限缩短为两年,将省上确定的52个治理项目增加到85个。从2012年开始,通过建立三级项目包抓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实施提标改造,并主动与西安、甘肃庆阳、平凉开展环境污染同治。目前,全市共投入各类资金13.78亿元,完成治理项目50个,占总任务的58.8%;年底前在建的10座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建成投运,彻底消除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届时全面实现“渭河还清”的目标。
生态污染虽然是长期积累形成的环境问题,但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是咸阳市领导集体的普遍共识。为此,咸阳市专门建立了政府主导、环保统筹、部门联动、分工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积极开展综合防治,形成集中整治的高压态势。污染治理点多面广,短时间内能否集中解决各类环境难题?咸阳市环保局局长白西功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工程进度,我们每个重点工作都由一名市级领导亲自包抓,并提出了明确的完成时限和任务要求,务必于年底前全面完成。”针对资金短缺,该市采取足额落实财政补助资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整合各方面专项资金以及企业自身加大投入的方法破解资金难题;针对油气治理,采取商务、安监、质检、消防、税务等部门协调联动,最大限度地缩短办事流程,加快审批节奏,减免相关费用,为企业实施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创造条件;针对燃煤锅炉拆改,实施环保部门上门督办等方式,有效督促工作进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扬尘污染问题,加大建筑工地、拆迁现场等重点部位的监管力度,从严查处露天焚烧垃圾、渣土车沿途遗撒等行为;对于露天烧烤坚决取缔,餐饮门店要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确保排放达标;积极实施“三万工程”,加大园林绿化和生态再造力度,不断增强大气、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咸阳空气环境质量正在悄然变化。
污染源头治理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咸阳市采取五项有效措施加以治理:一是提升项目准入门槛,全面落实环评制度,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落户;二是关闭淘汰现存的落后产能和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并通过回购排污权安置职工和“以奖代补”等措施引导其转型;三是实施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将西北二棉、西北一棉、陕西八方等3家市属纺织企业整体搬迁至新兴纺织工业园区;四是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对1500辆机动车实行“油改气”,不断削减机动车尾气;五是制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计划,年底前确保市区“禁煤区”面积达到80%以上。经过一个多月的污染治理,目前已累计关闭淘汰企业2家,拆改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31台,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烟尘治理升级改造、脱硫改造8台,取缔关闭储煤场4家,餐饮业油烟治理77家,采石矿山企业由121家减少到43家;淘汰黄标车396辆、治理尾气不达标车辆600辆、私家车油改气1166辆、注销报废机动车2327辆。
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咸阳市坚持一手抓增量控制,一手抓存量调优,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借助共建大西安的政策红利和品牌优势,咸阳市以高新区、彬长旬能化基地等为重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分工,打造大西安的制造业配套基地、能源建材供应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产业发展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在产业引进上坚决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伴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唯一的再生资源产业园——陕西再生资源产业园扎根礼泉,西北最大的节能环保装备生产基地——中国节能环保集团(陕西)环保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落户咸阳,咸阳走出了一条“陕西制造、咸阳配套”、“西安研发、咸阳转化”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之路。到2012年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616.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美元大关,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也由“十五”末的21:44:35调整到今年上半年的10.2:60.9:28.9。
强化督查:以铁的纪律推动工作落实
纪律是行动的坚强保证。咸阳市以铁的纪律、强硬的措施保障“治污降霾”计划及时高效地落到实处。以严格奖惩做保障,坚持将“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行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实施定量和定性考核,在市级新闻媒体设立曝光台,公开媒体监督电话,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对工作不力且空气质量状况严重恶化的县市区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或将实行“区域限批”。 该市还将司法力量引入环境保护,以环保部门执法监督为主体,推动强化责任追究力度,对执意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企业或个人,依法严厉惩处;对暴力抗法,或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该市还组建了联合督导组,以各级考核办、督查室、监察局、环保局等部门为主体,采取明查与暗访、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现场核查与技术监控相结合等方式,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办通知,严格执行整改问题销号制度,绝不徇私、绝不手软。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广泛参与。该市采取开展保护环境主题演讲、主题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咸阳环境教育基地是陕西省第一个环保专业科技展馆,7月26日该馆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展馆的工作人员李博乐告诉记者,“我们展馆每周二、周六免费开放,向市民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从7月初现在,我们已经接待了1300多名小学生。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小手拉大手的行动,呼唤全社会共同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一系列强有力地措施、掷地有声地落实带来了咸阳环境质量的大幅改善。进入七月以来,咸阳的市民欣喜地感觉到“散步渭河畔,悠然见南山”,空气更加清新,满目绿意盎然。当地统计部门数据显示,截止7月底,全市减排化学需氧量2440吨、氨氮320吨、二氧化硫6500吨、氮氧化物5200吨,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50.1%、52.1%、156.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