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了梳理、拯救散落于全国各地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会上,来自国家相关部委代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非遗保护专家,对纺织类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发表各自的观点,深入探讨如何整合各方资源,推进纺织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工作,实现非遗的活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分四批公布了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纺织类82项,分布于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三大类。专家指出,纺、染、织、绣类别的非遗和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自今年8月成立以来,对纺织类非遗传承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纺织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传承人和相关企业从设计开始,打造现代人易于接受的营销平台,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结合好,是纺织类非遗项目发展的核心。相关保护单位要充分利用好高校、企业等各方资源和纺织专业展会的平台,做好纺织类非遗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