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广东省佛山市张槎街道最后一家有废水排放的印染类企业完成了关停搬迁。
曾经,张槎街道大小印染企业不下50家。张槎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张槎能告别印染废水排放企业,得益于近年来环保部门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的大量治水工作。
工业废水排放量减至800万吨
纺织业是张槎街道的传统优势产业。印染作为纺织产业的重要环节,一直是公认的废水排放大户。
佛山市禅城区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局张槎分局副局长冯凯鸿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纺织业快速发展,污水排放增加,水系发达的张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水环境压力——内河涌黑臭现象普遍,涌边环境卫生脏、乱、差。河涌两岸村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整治内河涌的呼声不绝于耳。
从2008年开始,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综合整治汾江河。张槎街道顶住压力、重拳出击,对汾江河(张槎段)沿岸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在陶瓷企业整治的基础上,对纺织印染企业进行整治。
“在整个汾江河整治期间(2008年~2012年),禅城区搬迁关停了近百家污水排放企业,张槎街道就占了近40家,其中八九成都是纺织印染企业,且大多是上规模的纺织印染排污大户。”冯凯鸿说,这样的整治力度,对当时张槎街道纺织行业的影响非常大。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张槎片区的工业用水量由2006年的4700万吨减少至2012年的1290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也从原来的2800万吨锐减至800万吨,内河涌水质持续得以改善。
同时,在“腾笼换鸟”战略指引下,张槎街道经过一系列的纺织工业园整治,实现了产业提升、城市蝶变。
针对污染积聚区域和行业治本清源
纺织印染大户关停搬迁后,汾江河水质虽然持续改善,但有机污染物特征较明显,水质仍为劣ⅴ类。2013年起,张槎街道针对污染集聚区域、污染集聚行业,继续开展整治。
“大富印花城因产值低、污染严重,成为这次整治重点。”冯凯鸿告诉记者,大富印花城规划建设的初衷是将染整企业聚集到一起,进行统一监管,统一处理企业排放的污水,但由于早期规划的园区污水治理系统比较老旧、管网也非常零乱,导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和违法排污时有发生,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借着禅西新城建设之机,2013年7月起,张槎街道对大富印花城及周边地区开展综合整治,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促成区域内印花企业在同年10月31日前全部完成关停搬迁。36家污染企业全数转移,24家无牌无证印花企业遭到重创。
除了印花企业,水洗行业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毒瘤”。其生产废水的色度、cod浓度较高,虽然企业安装了废水治理设施,且已完成清洁生产改造,但因为印染废水排放标准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宽松,对河涌水质产生较大的压力。为保住“针织重镇”这一牌子,出于产业链考虑,水洗行业的整治一度被搁置。
2015年,张槎街道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其作为锅炉整治的延伸,对未办理环保手续的水洗企业进行强制铅封。
“当时辖区内登记在册的定型企业有10家,其中5家有水洗工序。”冯凯鸿介绍说,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清理了多家水洗企业,有效清除了水洗企业带来的环境安全隐患。
想企业所想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在狠抓涉水印染企业整治的同时,张槎街道不断督促定型企业完善废气治理工作。2015年底,张槎辖区的定型企业均完善了废气治理设施。
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定型废气需经多级处理,在初级处理时通常采用水喷淋,将废气中的水溶性物质及油脂、颗粒物等去除,喷淋水循环使用、不会外排。但是,喷淋水经多次循环使用后,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不断上升,影响了废气处理效果,一旦企业对喷淋的循环水处理不当,也存在安全隐患。
寻找废水处理出路成为张槎片区定型企业的一大难题。由于张槎有废水排放的印染类企业已全部关停,辖区内并无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能对定型印染类废水进行处理。
针对这一情况,张槎环保部门主动服务企业,联系区外有资质的处理机构对定型企业废水实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
“这项工作刚启动就有企业来找我们,询问什么时候能安排清运废水。”冯凯鸿认为,基层环保工作只有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得以有效推进。
目前,张槎街道所有定型企业均已签订处理合同,并于3月10日开始定期对废水进行清运。
张槎环保部门还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定岗定员、联单管理、定时定点进行管理,防止定型企业废水偷排、漏排,保障辖区水环境安全。
同时,针对村头凹窦涌水质压力较大的情况,张槎环保部门创新性地推出企业包段巡查制度,由沿线定型企业派专人巡查河涌,以便发现异常能及时处理,并创建定型企业微信群,及时发布环境信息,促使企业互相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