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棉纱  纺织  阿克苏  人民币  服装  染料  化纤  服装定制  皮棉  环保  美棉  生态  不染色  染费  盛泽  中俄  卢比  丝路柯桥  缅甸  降税 

国内棉市“病树”前头万木春

   日期:2018-11-14     浏览:0    评论:0    

3月以来,国内棉花市场热点不断。新疆棉区目标价格的公布、进口棉及其产品数量的超预期下降、国产棉及其产品价格跌至历史低位都引起投资者的热议。针对未来棉价的走势,市场的分歧不断加大,郑棉期市总持仓量也增加到了近百万手。

3月21日至26日,期货日报记者对江浙地区部分棉花贸易企业、棉花储备库、纺织企业、服装企业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业内人士针对新疆、山东、河北等地区棉花生产形势进行了交流。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在国内棉价连续下跌之后,国内棉市产不足需的格局形成。与此同时,随着棉花市场目标价格政策在新疆棉区的持续深入推进,其良好的市场效果开始显现,棉花收储政策的影响渐行渐远,市场机制得到进一步发挥。经过棉价持续下行的“洗礼”之后,国内棉花产业当前正在构建新的格局,发展趋于多元化,产业重振前景光明。

1 百万持仓对峙,底气各从何来

近期,黑色系期货品种波澜壮阔的行情颠覆了很多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一夜之间,螺纹钢、钢坯和部分化工类品种现货价格每吨上涨数百元更是让期现货参与者目瞪口呆。一些投资者开始擦亮眼睛,寻找下一个可能会出现暴发性行情的品种。

此时,郑棉1609合约价格“破万”以及市场丰富的炒作题材让不少投资者跃跃欲试。一些投资者尝试性买入并小有斩获。不过,铁矿石等期货品种价格很快自高位回落,甚至出现跌停,这让做多郑棉的投资者仓皇出逃。持续看空的投资者则长出了一口气,并开始期待棉花期价再次“破万”,个别激进的投资者预期郑棉1609合约价格会落到8000—9000元/吨。

期货日报记者在江苏张家港、南通和浙江宁波、富阳、嘉兴、杭州等地与棉花贸易商、纺织企业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当前整个市场对后期棉价如何走、需求是否回暖等的预期存在很大的分歧,这是导致郑棉期市持仓量居高不下和郑棉价格不停“打摆子”的原因之一。

目前,国内棉市充满了观望、困惑、焦虑等情绪,棉价持续数年的下滑以及市场对国储棉抛售价格和数量的猜测等令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均不敢囤货,无论是轧花厂、贸易商,还是纺织厂、服装厂等产业企业均在去库存,部分具有产业背景的投资者更是大单量在郑棉期市卖出套保,一批在郑棉期市以12000—13000元/吨做空1605合约的投资者至今依然没有获利了结。

另一边,在黑色系本轮大涨之前,市场的悲观情绪相当浓厚,但转眼间,在港口和钢厂堆集如山的铁矿石、螺纹钢咸鱼翻身,供应压力瞬间云消雾散。一些投资者认为,这种现象在棉花市场也有望被复制。在国产棉产不足需已常态化以及郑棉远期合约价格滑到历史低位的背景下,适量做多的风险并不大。

由此以来,郑棉期市多空力量不断累积,而此时国储棉抛售细则迟迟不能落地更是增加了未来棉价的不确定性,看空与看多棉价的投资者纷纷找出依据完成了自已的操作计划书,并按计划积极地参与到了这场对峙中。郑棉各合约总持仓量一度逼近百万手。

那么,未来国内期现货棉价会如何演变,郑棉这场多空对峙又将如何发展与收场呢?

2 产不足需成常态,企业为何不担心

目前,新疆和河北、山东、湖北、河南等棉花主产区多处在整地备播阶段,新年度棉花种植面积是增是减无疑对国内棉价走势有重要影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种植棉花补贴低,加上籽棉市场收购价近年来一直没有达到棉农的心理预期,河北、山东、湖北、河南等内地棉区农民新年度种植棉花的意愿不强。有关机构对产区农民所做的种植意愿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内地棉花种植面积继续下滑已成定局,即使未来棉花生产期间风调雨顺单产提高,也不能完全弥补面积下降对总产量造成的损失。

记者也从山东、河北等地的棉花贸易商、轧花厂负责人处了解到,内地棉区的农民今年都不同程度下调了种植面积,主要原因是自2015/2016年度新棉上市以来,籽棉收购价格一降再降,当前已由开秤时的3.2元/斤降至2.85元/斤左右。部分地区棉农甚至把两年来所产籽棉都囤在家里,不但不能及时换回现金开始新年度的棉花种植,还造成籽棉质量下降。同时,由于皮棉销售市场不景气,轧花厂收购积极性不高。另据了解,近年来,内地棉区劳动力缺乏,种植棉花所支付的农资、人工等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内地棉花补贴不高且逐年下调,棉农改种其他农作物现象比较普遍。

当前,随着气温的上升,新疆棉区农民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棉花种植工作。从新年度新疆棉区农民种植棉花的意愿来看,在日前公布的市场目标价格高于心理预期的刺激下,新疆棉区农民种植棉花的意愿较强。市场人士估计,今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变化不大。

“2015/2016年度,新疆棉花产量约在350万—370万吨,内地棉花产量约在100万—110万吨,国内消费量约在600万—660万吨。”招商期货上海世纪大道营业部总经理杨志江告诉记者,国内棉市产不足需格局已经形成,产需缺口需要进口棉花与国储棉抛售来弥补,如果进口棉成本上升或国储棉抛售不及时,未来国内棉花价格将上涨。

不过,记者在江浙一带走访涉棉企业发现,虽然国内棉市产不足需已成棉花产业链企业的共识,但他们对此并不在乎,更不认可产不足需会引起棉花及其产品价格走高的预测。

为什么涉棉企业不认为产量的下降会导致棉价上涨呢?

3 国储棉——甩不掉的“癞蛤蟆”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对棉花产量下降不在乎,生产有利润了,原料和产成品库存已经见底了,涉棉企业也不急着采购。无论是走访轧花厂、棉花贸易企业,还是纺织厂、服装企业,记者看到的棉花及其产品库存都很少。

经过刨根问底,记者了解到,涉棉企业不愿加大棉花及其产品库存,主要是国储棉在今年4月份要开始抛售。虽然收储政策停止执行已经有数年时间,同时目标价格政策在新疆棉区的实施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良好的市场效果正在显现,但由于国储棉数量庞大,总量高达1000万—1100万吨,足足可以满足国内棉市一年半左右时间的消费。因此,即使棉花原料和产品库存很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有钱可挣了,涉棉企业仍不敢加大库存。在国储棉这个庞大的库存没有被消化掉之前,国内棉花价格涨跌很难由市场决定,任何一家涉棉企业都不敢轻易增加库存。

自棉花收储政策实施以后,国内棉花价格一路上行,并很快超过了进口棉成本。虽然收储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棉农的利益,实施初期稳定了市场价格,但由于没有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国内棉花价格在超过进口棉成本之后仍呈现上涨态势,最高时每吨价差达数千元,最终导致大量进口棉及其产品涌入国内市场,国产棉则大部分进入了国储库,进而造成很多棉花下游企业无法承受高昂的成本,或倒闭、或关停,或外迁。

2014年,国家决定在新疆棉区实施目标价格政策,没有了收储政策的支撑,国内棉花价格一泻千里,从每吨超3万元跌至当前的1万多元,一些涉棉企业因棉花及其产品库存大,在棉价持续下跌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国储棉主要由进口棉、新疆棉和地产棉构成,其中地产棉占比较大,且质量偏差。此外,据部分曾参与过国储棉竞价交易的棉花贸易商、纺织企业介绍,国储棉出库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亏重、等级不符,以及散包严重等。

从棉花产业链上的企业对国储棉“又恨又怕”的心理来分析,国储棉很像一只粘在鞋子上的“癞蛤蟆”,虽然质量偏差,但数量很大,一旦抛售,只要价格合适,肯定有用棉企业采购,对市场供应、价格等产生重要影响。“在抛售细则公布之前,企业又不知道这只‘癞蛤蟆’何时跳出,稍不注意就会经营受损。”一位企业人士坦言。

据了解,去年国储棉计划抛售数量在160万吨左右,实际成交量不足7万吨,主要原因是抛售价格较高。市场预计,今年国储棉抛售数量在200万吨左右,抛售价格可能和市场价格比较接近。由于当前市场对抛售成交数量心中无底,加之市场需求仍没有有效恢复,在国储棉抛售之前,涉棉企业在生产经营上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从记者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综合分析。国储棉抛售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得看跌不敢大量做空、低价区不敢做多与补库的焦虑心理充斥市场。但是,一旦有利多的偶发因素出现,企业随时可能大量补库。同时,国内外棉花及其产品的市场角色也发生了转换,国储棉虽然仍是一个“庞然大物”,但其影响正在减弱。

4 棉市上演“朱买臣休妻”

如果把下游的纺织、坯布、服装企业比作朱买臣,那么国产棉花就是朱买臣的妻子了。前几年,国产棉花价格高企,最终每吨涨到3万多元而让下游企业无法承受,下游企业只好另选进口棉花和棉纱来满足生产需求,如今国产棉花价格降下来了,棉花下游企业的订单是否如朱买臣休妻一样——覆水难收?

从记者在江浙一带涉棉企业的调研情况分析,当前国内棉价已和进口棉成本十分接近,国产棉与棉纱的需求在持续回暖,进口棉花和棉纱的价格优势与市场正在一步步失去。

海关等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我国进口棉花和棉纱数量同比大幅下降。记者在部分纺织企业看到,企业的大部分生产原料是国产棉花。

但这不意味着国产棉花的需求会大幅增长。据了解,虽然目前国产棉价格优势开始显现,但整体质量不如进口棉,生产中、高档棉花下游产品仍需要采购进口棉。一位棉花、棉纱进口贸易商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如果进口棉花、棉纱滞销的状态持续存在,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排除其下调价格的可能。

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到电力、人工、税收等生产成本,很多纺织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正在把产能迁到境外,如江浙地区的色纺龙头企业已在美国、越南等地建厂,与国内相比,其在国外一些地方生产的产品成本更低,这些企业很难会采购国产棉花做原料,而且其生产的一部分产品还要运回国内销售。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国储棉抛售细则没有公布之前,国内棉花及其产品价格涨跌不确定性很大,纺织等棉花下游企业下的订单多是短单,棉花贸易商、纺织企业均是以销定购,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补库存的意愿很弱。

从当前纺织行业的布局来看,纺织产业向新疆地区和国外迁移的趋势比较明显。据了解,在新疆建厂,当地政府给企业的各种补贴加在一起相当于每吨棉纱生产成本调低3000元左右,对于内地的纺织企业来说,这是很有吸引力的。另据企业人士介绍,由于前几年棉花价格高企,混纺产业得到了发展机会,粘胶等非棉纤维得到大量使用,当前终端消费者也不是特别在意服装或面料是不是纯棉了。

5 利用期货,求生焉用“断臂”

业内专家认为,对于棉农和涉棉企业来说,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无论棉花及其产品价格上涨或下跌,均具有风险。棉花及其产品价格上涨看上去让种棉农民收入增加了,让涉棉企业的产品好卖又挣钱了,但棉花的产量、企业的产能自然会增加,如果农民不在棉花质量上下功夫,涉棉企业不在产品品牌、性能以及满足个性化需求上下功夫,最终农民的棉花卖不上好价钱,企业产品也销不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该专家表示,产区农民调整棉花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机采棉,涉棉企业上马非纯棉产品生产线、开发非棉产品等是棉花产业多元化、高端化发展的需要,这可以提高整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农民少种棉花、部分纺织企业关停、进口棉贸易商失业等对产业来说不全是坏事,而是“断臂求生”。

记者调研中发现,国内棉花产业正在向资源优势地区转移,产业链上的企业利用期货等金融工具的意识也越来越浓。目前,新疆棉区的很多棉花种植大户在种植前、籽棉出售前均要参照郑棉期价制定计划,避免了盲目扩种、籽棉售价低等现象的出现。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部分大型纺织企业来说,增加棉花和产品库存面临着价格下跌风险,而保持棉花和产品低库存的状态又面临价格上涨与未来可能采购不到原料的风险,此时企业只要通过郑棉期市进行基差交易或相关场外期权交易的操作就可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据记者了解,当前目标价格政策在新疆棉区的推进较为顺利,并已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国内棉花及其产品价格和国际市场已逐渐接轨,市场机制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些中小型纺织企业利用人员调配快、产品转型灵活等优势,较快地适应了市场需求多变、定价机制不稳定、订单时间紧等新环境,并逐步从市场争取到了订单且很好地生存了下来。国内棉花产业未来有望重焕生机。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