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3名工人完成的任务,现在通过机器辅助15名工人即可完成;开发app客户端,融入互联网思维,开展私人订制服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磨,传统纺织业面临重大挑战,只有积极融合新元素,寻求新思路,才可有望突出重围。
在这种情况下,青企纺织业积极探索,主动求变,采用智能制造、优化管理,拥抱”互联网+“,大胆尝试反传统模式操作等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场华丽的“织线舞蹈”。
智能制造、优化管理传统纺织业转型必经之路
以前33名熟练技工8小时能做1000条裤子,现在使用机器同时加上高效管理只要15名普通技工即可完成……在青岛绮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赵明耀看来,智能制造和优化管理是传统纺织制造行业未来转型的必经之路,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青岛绮丽集团是主营各种梭、针织服装、家用纺织品以及服装原辅料等进出口业务的大型外贸企业,全国服装出口企业十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之一,有着强势的进出口主业,专业的服装生产,优质的配套服务,系统的品牌运营。
赵明耀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过去我国之所以纺织制造业发展迅速、水平较高,包括现在全国拥有1亿人口从事相关行业,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优势,而现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这种优势渐渐削减,在中国一位纺织工人每月需要花费700美金,转而看向越南、印尼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相比之下只需要二三百美金。对传统制造业来说,工人技术方面要求较低,主要还是看劳动力成本。因此,在优势削减,世界市场商品需求低迷,原材料价格下跌等情况下,中国纺织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只有积极探索,创新尝试,才能转被动于主动,实现反击。
在用工荒、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智能制造、优化管理的举措是传统纺织制造行业走出当下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减少人力成本支出,提高产品制造效率和质量,从而加强自身竞争力,提高企业利润率。“十三五”时期是建设纺织强国的关键阶段,《中国制造2015》适时出台,对提振行业发展信心为行业指明发展方向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国制造2025”提出用3个10年实现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具体到纺织服装行业,同样也面临着由“大”向“大而强”的转型,但这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中国纺织制造行业只有勇于尝试与创新,走智能制造的路线,才能在夹缝中求生。
此外,赵明耀认为,纺织制造业具有先期迈进世界纺织强国阵营的基础和优势。然而智能制造则是传统纺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迈向纺织强国阵营的必经之路。
传统纺织业拥抱互联网获得的不只改变而是提升
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传统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探索着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形成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着制造业的创新探索。
青岛纵横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洪涛提到,传统制造业要利用互联网思维寻求突围,并用app增加用户黏性,积累客户资源;同时利用o2o模式把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进而做大国内市场。这种“制造轨迹”都体现了一种持续创新和为客户服务的价值。
青岛纵横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工贸于一体的外向型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国家,是山东省较大的纺织品加工、贸易企业。主要经销各种印花、染色、色织、贡缎、烂花、漂白等高中低档面料,对外出口各种家纺用品、工艺品等。“公司为寻求销售渠道新增点,积极结合‘互联网+’模式,专门设计了一款优客良依app软件,这款软件为顾客提供专业的私人订制服务,通过精准的3d量体模拟,方便用户用来设计属于自己的专属衣物,既满足了顾客需求,又提高了衣物品质。”赵洪涛介绍说。
同时,赵洪涛提到,不少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提升宣传效果,但这并没有给原来的商业带来本质上的变化,产品和用户形态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一种改良,本质仍然是传统制造业。“互联网+”,不单能使传统制造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得更好,更有助于把传统产品做得更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一些过去达不到、做不好的工艺有可能实现。互联网的融入,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借此跨出一大步。“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提升,与“工匠精神”所强调的“追求技术和质量的精益求精”,恰恰契合。传统制造业拥抱互联网,获得的不只是改变,而是提升。
反传统模式操作寻找传统纺织业突围契机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也随之而改变,同样包括人们的消费习惯。传统纺织服装行业嫁接互联网,带来了纺织服装买卖方式的多变;现代生活方式嫁接传统纺织服装产业,使得纺织服装行业悄然兴起原创设计、高端定制等新型业态。无疑,消费者、服装品牌商都在求“变”。
据了解,目前我国纺织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虽然从事纺织制造相关产业规模庞大,但大多数是以代加工为主,做品牌化纺织企业少之又少。之所以纺织制造业处于世界领先发展水平,离不开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影响,然而这种优势逐渐不复存在。“我们纺织产业走的路线,就好比在复制过去的台湾与韩国,劳动力一旦不具优势,产业便走向衰弱。”青岛长丰制帽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玉珍谈及色变,表示无奈。不过,从交谈了解,这丝毫没有阻拦她继续从事传统纺织制造业的决心,劳动力优势削磨,并不意味着行业终结,可以选择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得到新的生机,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日我市提出将推进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进青岛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建设,积极申建国家铁路临时开放口岸。
在电子商务的大潮下,陆玉珍认为,中国制造正在“脱下廉价的外衣”走向高级定制,善于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大数据服务将是纺织服装企业未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关键。通过电商打开国内市场的销路,不失为传统纺织制造业突围的方向。
工业4.0的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与物理系统将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对于我市纺织制造传统行业而言要借助“十三五”建设纺织强国的快车,深入理解《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利用良好的纺织产业基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创造“互联网+”时代的纺织新优势,打造具备科技和品牌领先实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的智能纺织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