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棉纱  纺织  阿克苏  人民币  服装  染料  化纤  服装定制  皮棉  环保  美棉  生态  不染色  染费  盛泽  中俄  卢比  丝路柯桥  缅甸  降税 

棉花“天量”库存危机何时解?

   日期:2018-11-15     浏览:0    评论:0    

国储棉的“天量”库存,向来是我国棉纺织行业上下游十分关注的话题。在2016年棉纺织行业的运行中,上千万吨的国储棉库存,依然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全球棉花基本面预期转好,供应量预期下滑,消费量预期小增,期棉库存预期下滑。但供需转好的幅度有限,且全球棉花库存处于高位,特别是我国的棉花库存偏高。尽管2015年国内棉花产量和进口量均出现明显下降,对棉价形成一定的支撑,但下游棉花需求也出现下滑,国内棉花形成“紧平衡”的局面。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庞大的棉花库存,消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不景气、下游需求减弱的情况下,即使在新棉不轮入的情况下,2016年储备棉“天量”库存状况能否改观仍是未知数。

除了国储棉的库存外,棉纺织企业正常的棉花库存也让企业十分头疼。河南平棉集团董事长张先顺表示,因我国的棉花价格总体处于下行趋势,所以下游的纱价也随之下跌,这个反应过程很快,使得棉纺织企业的订单亏损严重,企业只能把库存减少到最低,以此来减轻压力。

国储棉库存惹行业担忧

从目前的国家政策来看,我国国储棉的消化完全依靠轮出,但因企业不买账,所以国储棉轮出的量十分有限。纺织用棉企业对国储棉并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价格高、质量差。因此,有企业建议:“应当把国储棉出口到国际市场,看国际市场能够以什么样的价格接受,这样既能消化库存,又能看清楚我国储备棉的价格水平。”虽然该说法不太可能实现,但却体现出纺织用棉企业对于我国国储棉的态度。

据了解,目前我国1000多万吨储备棉每年仅仓储费用就高达数十亿元,且全部集中在2011年~2013年期间国家临时收储时期的棉花。因此,在调整库存结构、减轻财政负担、降低储备规模的多方诉求下,轮出无疑是必须要实行的方案。但是,目前国内棉花资源充足,且棉花市场化改革越来越深入,要想让纺织用棉企业积极选购国储棉,恐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2015年国储棉轮出时间为7月~8月。7月10日,2014/2015年度国储棉轮出竞拍工作开始,在近两个月的竞拍交易中,涉棉企业参与国储棉竞拍的热情普遍不高。中储棉花信息中心统计结果显示,从7月10日国储棉正式轮出到8月31日结束,储备棉累计轮出总量达到63411.74吨,其中国产棉成交量为53682.24吨,进口棉成交量为9729.5吨,累计成交量占轮出资源总量(计划轮出资源量100万吨)的6.34%左右,成交结果差强人意。

储备棉轮出的原则是“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市场平稳运行,减轻财政负担,完善棉花储备调控机制”。这与此前储备政策“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障市场供应”的说法发生了变化,国家将减轻财政负担也作为轮出储备棉的一个原则。

在储备棉轮出方面,相关人士表示,国家减轻财政负担有两种办法:一是高价轮出,缩小轮出价与轮入价之间的差额,财政直接损失少;二是以市场价格或者低于市场价格轮出,由此减少棉花库存,减少国家财政在仓储费用方面的支出。

可以预见的是,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高价轮出显然不太可行,纺织用棉企业根本不买账。反而是低价、甚至与国际棉价接轨轮出更可行。储备棉具有价格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在此情况下,虽然国家财政看似损失了收储价和轮出价的差额,但实际上不仅盘活了规模小、资金紧张的纺织企业,促进用棉量的恢复,而且达到了去库存、减轻财政负担的目的。

纺企库存维持低位

可以说,目前我国有两个棉花市场,一个是由国家定价的国储棉,另一个则是由市场定价的市场流通棉。在我国棉花市场化改革并不彻底的阶段,受伤最重的则是棉纺织企业。在棉花政策改革的“过渡期”,棉纺织企业的生存状况显然比此前预想的要难得多。在记者的采访中,企业普遍表示,2015年企业经营比2014年更困难,订单减少,利润大幅下滑,企业亏损严重,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受原料棉花的影响。

最近,正处于新棉收购、加工的后期,棉花资源上市量持续增加,棉纺织企业大都选择在此时补充库存。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2015年12月棉纺企业调查报告中显示,目前原料市场棉花价格相对稳定,为了春节后能及时投产,部分企业原料采购意愿略有增加,在库棉花库存和可支配棉花库存数量均有增长。

调查显示,当月纺织企业在库棉花库存较上月增加1.61万吨。被调查企业中,30%的企业增加在库棉花库存,33%的企业减少在库棉花库存,纺织企业可支配棉花库存较上月增加4.39万吨。被调查企业中,36%的企业增加可支配棉花库存,38%的企业减少可支配棉花库存。

山东一家生产纯棉产品的公司总经理表示,虽然企业在春节前确实增加了棉花的采购量,但都是按订单采购。企业坚持随买随用,不会储存过多的棉花,以免年后储备棉轮出,棉花价格再次下滑。

临近春节,棉花企业加紧销售,但纺织市场维持疲软态势,纱线价格连续走低。企业采购原料坚持随用随买,棉花周转库存量继续增加。纺织企业补库接近尾声,因多数企业对后市信心仍然不足,整体保持较低可支配棉花库存。

去库存之路何时结束

国储棉的上千万吨库存,让棉纺织企业着实担忧,特别是对于棉花轮出政策的不确定性,更是让企业十分忧心,甚至有企业把国储棉比喻为“洪水猛兽”,对国储棉避之唯恐不及。对此,国家发改委早已明确表示,国储棉的轮出不会打压新棉的市场空间。

目前,我国的棉花去库存模式已经开启,特别是在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下降、产量下滑的情况下,国储棉的去库存脚步加快。

对此,棉花期货分析人士表示:“国储棉的轮出有平价和低价,平价难去库存,低价可以理解为棉价与国际接轨,而‘轨’在哪里呢?外棉到港价(按1%配额)近期一直在11500元/吨附近,考虑质量差,或按出库重检折扣因素约在10000元/吨附近。而印、巴、越几个重要用棉国家,棉花成本均略低于此价,只有与国外棉价持平或者更低,我国的棉花去库存化才会加快。”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在棉价与进口纱数量同时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的储备棉库存才会有出路。即使在新棉不轮入的情况下,2016年储备棉“天量”库存状况能否改观仍是未知数。

确实,我国棉花储备政策其实是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也就是说,当市场发挥正常作用的时候,国家储备棉退居二线;当市场作用失灵,需要的时候,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下政府通过挥动储备的“大旗”来调控我国棉花市场,配置棉花资源,其效果是任何政策都无法比拟的。

对此,棉花分析人士认为,储备棉的“收”与“出”应当同市场的脉搏同一频率,并且应当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框架来规定储备政策起作用的时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行各业也需要进入一种新的发展空间。备受市场关注的棉花储备政策理应成为棉花产业改革创新的标兵,这是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的第一步。未来棉花储备政策也应该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危机,提前释放明确预期,给市场各方应对的时间,才能更好发挥储备棉的作用,也使国家财政资金用在了产业链真正需要的地方。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