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棉花 棉纱  氨纶 环保 越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服饰用品几遭“灭顶” 养老产业冷热不均呼吁税收倾斜
时间:2012-10-22 11:01:31  来源:东方网  共有条评论


  据《劳动报》报道,截至目前,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300万,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突破20%,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必定将孕育着一个庞大的市场,养老产业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然而,记者在调查时发现,养老产业市场却呈现严重的“冷热不均”现象。常用的老年用品以及专门的商店在市中心很难觅到,而那些看中老年丰厚“养老金”的地产等项目却扎堆进入。

  明天就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我们究竟拿什么去养老敬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老年用品商店几遭“灭顶” 遭大商圈抛弃仅存十余家

  如今走在街上,随处可见女装店、童装店、饰品店,但要找一家老人用品店,还真难。“曾经,上海的每一个区县都有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老年用品商店,但现在几乎都消失不见了。”一位长期经营老年服饰用品的业者告诉记者,服装、轮椅、拐杖之类的老年用品专营店在中老年群体中似乎越来越“吃不开”。

  唯有低价服装卖得动

  地处老西门的上海全泰服饰鞋业商厦几乎是目前上海仅有的一家以中老年服装为主的商场,然而,几经调整,中老年服饰的经营状况却仍未见大起色。

  “一个月的营业额接近2万元。”三楼一个中老年女装专柜的营业员无奈地告诉记者,尽管已经根据中老年女性的特点,增加了大尺码的服装和长裆的裤装,但生意似乎还是有些冷冷清清。“同样的一件中老年女式衬衫,新世界等商场的专柜卖498元,我们这里开价就降到了250余元,重阳节期间再打七折仅售175元,但销售还是没什么起色。”营业员说,中老年人买衣服喜欢“精打细算”,即便是一二百元的低价还是觉得不划算。

  “一件纯羊毛的大衣,根据老年人怕冷的体质,里层还设计了全脱卸的长袖鸭绒内胆。”二楼一个中老年男装专柜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一件外羊毛内羽绒的双层大衣售价1000元,但一个月内仅仅售出了3件。“如果是面向年轻男士的服装,一件单层的纯羊毛大衣也许就售价超过两三千元,但面对中老年消费者,即便是打到最低的价格,销售上也很难有突破。”销售人员说,中老年消费者对服饰的要求比较特殊,尽管在体型、版型和材料上都有所改良,但似乎仍然很难拿捏这一年龄群体对服装的“偏好”。

  商场被迫调整卖食品

  记者了解到,原先全泰百货的一楼曾一度销售中上档次的品牌中老年服饰,但却因长期销售不佳而在今年9月调整为销售食品。“中上档次的中老年服装很难卖,价格高了老年人不能接受。改售食品后,一个月的营业额就翻了一倍。”

  “今天的销售又是一个‘零汤团’。”已近下午14时许,一专售中山装、中式棉袄、中式西装的柜面销售人员无奈地叹了口气,“复古风”并未能拯救持续“萎靡”的中老年服装市场。“也有卖得好的,比如才13元一个的‘假领头’,过去上海滩曾风靡一时,现在却鲜有销售。我们这里还有销售,但目前只有男款,因为价格低也受到一批年龄偏高的老年人喜爱。”

  想拓展遭大商圈抛弃

  记者了解到,目前,为了打开中老年市场,“全泰”也不再固守老西门的这一隅3层商厦,转而开始向大商圈拓展。“汇联、新世界、四川路的东宝百货、五角场的大西洋百货……一共8个‘全泰’品牌的专柜,也开始走进大的商场和商圈。”任仁汉说,“可大商圈更偏爱奢侈品等所谓的国际大牌,似乎更能体现商圈的国际档次和价值,却并不喜欢我们这样的国营老品牌。”

  因为无法针对中老年客户群在大商圈开辟大规模的专营商场,这也制约着中老年市场的开拓和发展。无奈之下,“全泰”只得通过进驻大商场开专柜的模式“曲线救企”,探索着开拓市场。

  实体店仅存十余家

  全泰的困境并非个案。此前,位于闸北区闻喜路609号的“上海老年用品商店”悄然关张了,现在已经整体出租成为一家美容美发店。“开了许多年了,但近几年生意一直不好,后来就关张了,大约关了近两年吧。”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由于地理位置并无优势、加之老年用品的市场局限性,长期的销售不佳导致该专营门店最终无法维持经营。

  记者转而在网上查找上海老年人用品专卖店,结果发现,上海的实体店不过十余家,还有部分分布在南汇、闵行等区县。许多主营中老年用品的店铺虽然在网络上留有相关信息,但经过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都已经难逃关张的厄运。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老人用品网店相对较多,除了淘宝店铺,老年用品专卖网站就有几十个。

  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

  “需要用到拐杖、轮椅等用品的中老年人,大多腿脚不便而由子女为其购买,但大多数都会选择医疗机构、医药商店或者直接到生产厂家订购,几乎不会到老年用品专卖店来购买。”在记者采访中,不少业者这么解释老年用品店难以生存的原因。

  记者还发现,在为数不多的老年用品店里,产品也非常单一,多为保健品和护理用品。其实除了衣服和保健品外,老年用品还包括了保健首饰、假发、按摩器、保健腰带、足底按摩鞋、老人床垫、轮椅、坐便器、拐杖、放大镜、老花镜、助听器、睡眠仪、舞蹈道具等几百种产品,只不过,这些产品相对匮乏,这也是老年用品商店难以真正对上老年人胃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食品保健品欣欣向荣专柜创下单日营业额7万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实养老产业中并非都是萎靡不振的。相反老年食品和保健品意外地成为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

  “无蔗糖”定制款受欢迎

  上午10时刚过,第一食品的无蔗糖专柜已被不少中老年人围拢,拿着篮子选购了起来。记者注意到,专供中老年人的无蔗糖食品种类已经和普通食品没太大区别。从糖果、巧克力、糕点、饼干,到蜜饯、饮料,甚至是奶油蛋糕,各种花色食品,都有“无蔗糖”的中老年定制款。“无蔗糖食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略高,一般普通的糕点酥糖售价在十几元左右,但无蔗糖食品则要卖到28元一斤。不过,经过几年的试点,中老年人逐渐接受了这样略高的价格。”无蔗糖专柜负责人、劳模袁钢华告诉记者,针对中老年人的无蔗糖食品从1997年起在补品柜面试行,到2001年正式开辟无蔗糖专柜,已渐渐打开并做大了市场。

  “无蔗糖的南瓜酥,软糯可口,买一些。”87岁的张奶奶坐着轮椅在子女的陪伴下在无蔗糖专柜前挑起了零嘴儿。“住在新村路,隔一段时间就过来一次。原来南京东路店常常要排长队,现在因为装修临时搬到天津路,但上午的人流还是不少。”张奶奶的女儿也已年近六旬,她告诉记者,母亲年纪大了对穿着打扮没有太大的需求,就爱吃点儿零食,但普通的食品糖分太高,无蔗糖专柜的食品更适合老年人。

  “来无蔗糖专柜购物的消费群体中,中老年人的比重占到三分之二。未装修前,南京东路店该专柜单日营业额高达5至7万元,这段时间装修临时专柜受场地限制,单日营业额也要达到2万元。”袁钢华告诉记者,企业也在根据中老年人的口味不断调整策略。“前前后后滚动推出了500余种无蔗糖食品,目前流通销售的就达到150种。除了一口酥碎的糕点,和吃口清香却不甜腻的蜜饯糖果外,无蔗糖的奶粉也格外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

  推出邮寄送货服务

  家住浦东的李阿婆说,尽管老两口已搬离市区,但还是常常坐着地铁过来买些零食。“老头儿爱吃巧克力,没有蔗糖成分吃着也放心些。但现在的无蔗糖巧克力似乎做得太大颗粒了,如果能再做得精细小巧一些、口味多一些,就更好了。”

  “老年消费者的建议,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老年消费者是个特殊群体,只有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性化服务,才能盘活老年市场。”袁钢华告诉记者,针对腿脚不便、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专柜也开辟了一些特殊服务。“比如对本市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我们劳模专柜会推出送货上门的服务。而慕名的外地老年人,则会为他们进行邮寄并免收服务费。”

  行业产值或达13万亿元业内呼吁税收政策倾斜

  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产值将增加到13万亿元。不过真正要做好这块蛋糕,同时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保障和丰富,还需要突破金融税收方面的相关政策,从而让养老产业更具吸引力,不仅让国有资本投入,也令民间资本有更大的空间进入。

  产值将增至13万亿元

  根据《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市户籍总人口1412.32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31.02万人,占总人口的23.4%。而从全国来看,截至2011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

  养老产业是一个可以撬动多行业的"朝阳产业"。不仅仅只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用品,还包括养老机构、医疗保健、养老金融产品、老年文娱产业等多个方面。此外,养老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建筑、钢材、水泥、机械等上下游行业的发展,辐射范围广泛。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的养老产业产值为1.4万亿元,到2030年将增加到13万亿元。

  利润空间小成掣肘

  "中老年用品的利润空间极小,赚不到钱,许多专营门店不得不改营。也让许多想要进入中老年市场的经营者''望而却步''。"谈及中老年市场,上海全泰服饰鞋业总公司总经理任仁汉说"利润小、负担重"是企业要生存下去最艰难的"突破口"。"年轻人的市场容易开拓,年轻人爱''翻行头'',服装用品售价高利润也高。但中老年人就不一样,售价高了没人买,价格低了老年人还想压得更低。因此,毛利非常薄。"

  "市场经济往往是,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去。可中老年产品利薄难做,就有许多人不愿意做。国营的老字号为了坚守品牌,则还在坚持。"任仁汉说,为了维护"全泰"的中华老字号招牌,这家创办自1936年的老牌企业也在不断地根据业绩情况而调整销售策略。"一楼全盘调整为食品,弥补商场没有中老年食品的空缺,二楼重新调整为服装销售,这些都是为了让老字号能够''起死回生''而做出的努力。"

  任仁汉说,针对老年消费群,更主要的似乎还在"价格"。"价格低廉、贴近平民的消费,才能打开中老年市场。否则,价高的结果就是,滞销、卖不出去。"

  金融税收政策需倾斜

  "最大的负担是税收。"任仁汉说,老年用品企业在税收等方面没有丝毫的"倾斜政策",沉重的负担让企业难以负荷。"新兴的创意产业因为有一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倾斜,在发展上可以''有的放矢''。但老企业、传统产业,走到发展的瓶颈期,没有相关的政策帮助,就走得更''步履艰难''了。"作为养老的主要载体,养老地产也同样遭遇到了政策的瓶颈。世联地产集团副总经理、顾问部总经理林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养老地产中最大的障碍是与土地、金融、社会福利相关的政策。

  她说:"在土地政策方面,现在没有正式的养老用地,没有明确的养老设施用地,以什么样的成本和方式拿地,始终是一个大问题。毕竟,现在很多企业以租赁形式拿地会产生很多问题,而且现在做养老地产,金融税收等不支持。"林蔚指出,如果按正常的居住用地来拿地的话,养老社区要实现赢利比较困难。

  养老地产炙手可热 已吸纳数千亿资金进入

  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眼下和养老相关并且最热的无疑是养老地产。不过和零售市场的热不同,养老地产呈现的则是"投资热"。房地产企业和国内的保险资金纷纷扎堆进入,短短两三年内,养老地产吸纳的资金数量已经达到了数千亿元。

  今年的8月13日,万科集团总裁郁亮飞抵长春,与当地政府签署一项协议投资120亿元,在长春市多个区域打造占地100万平方米的健康养老住宅社区。近年来,万科已开始在多个城市布局养老地产,但这次的长春项目是其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次,意味着万科集团在养老地产方面的投资力度开始加大。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约有20-30家比较大的开发商进入到养老地产领域。招保万金只是其中一部分。总体来讲,进入的开发商还不是很多,但是,多数开发企业都开始以较小规模养老地产项目进行"试水",以此来探索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资金雄厚的保险资金也开始进入。就在上个月中国平安计划投资170亿元在桐乡建设首个"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自此又一家险企进入养老地产领域。记者经过梳理统计发现,近3年来国内主要几家大型险企共投资500多亿进入养老地产行业。

  地产商和保险资金进入养老地产领域,主要还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这些投资回报来自哪里?上海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告诉记者,养老社区的盈利模式通常分为三种,一是专门的养老院或养老公寓,开发商通过收取租金盈利,二是开发针对老年人的商业住宅,开发商通常部分持有,部分销售,三是将养老服务嵌入住宅小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因此,从现实角度来讲,现阶段众多房企也开始尝试推养老地产项目,更多的则是通过养老项目获得土地资源,进行养老地产部分之外的住宅开发、商业配套的开发,养老地产只不过是现在企业比较好的一个拿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