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不振,自然会想到国内市场。但外贸企业能否在国内市场上一帆风顺?现实似乎并不乐观。经济下行、通货膨胀、成本上涨、招工困难……转战国内市场,“中国制造”仍被诸多因素困扰,想要以国内需求对冲外需不振,外贸企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霍建国:成本激增削减制造业竞争力
欧盟、美国、日本三大贸易伙伴的市场份额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走势,而最近,我国在欧美日的市场份额正在减少。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出口产品在美国、欧盟、日本市场的占比分别下降1.3、1和0.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的为纺织、服装、鞋类、箱包、家具、玩具和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其中,纺织服装在欧美的市场份额下降1.1%,家具下降1.7%,玩具下降2.0%,箱包下2.6%。而同期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欧美的市场份额则有所上升,如印度占美国纺织品市场的份额由19%上升为20%。
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最近不断上升的国内要素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近3年来,国内劳动力工资成本大幅上升,最低工资标准不断上调,致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传统出口大国及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数据显示,孟加拉国劳动力成本是0.22美元/小时,柬埔寨0.33美元/小时,越南0.38美元/小时,印度0.51美元/小时,而我国是1.08美元/小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然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受成本上升困扰的还有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贸易稳定增长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但2011年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减少。2011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855.9亿美元,增长16.3%,低于总体出口增速4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初级产品、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速6.8、6.7、3.9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为11.5%,低于总体增幅8.8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占我国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59.2%下降至2011年的57.2%,减少了2个百分点。而同期纺织服装的出口增速却高于机电产品,增幅为20.6%,高于机电产品增幅4.3个百分点。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的回落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欧美经济不景气,投资品发展缓慢,导致需求不振;另一方面则是原材料和成本上升压力较大。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调查显示,自2010年年底以来,机电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上涨10%~20%,机电产品出口利润总体水平偏低,平均利润率仅为3%~5%。情况表明,我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减弱。机电产品出口增幅的下降与推动与外贸易转型升级相违背,不利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向制造业的中高端提升。
裴长洪:靠奢侈品消费拉动内需不现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关于外贸,一是要稳增长,二是要积极扩大进口。那么中国该如何扩大进口呢?有人提出,中国奢侈品关税过高导致国内购买力流失海外,并建议降低奢侈品进口关税,拉回境外购买力,进而实现扩大进口的目标。
我个人认为,这个建议并不可行。2011年,中国进口消费品的规模大概是1200亿美元。其中,奢侈品进口规模大概是在170亿美元~180亿美元,占比15%。虽然未来奢侈品需求仍会增长,但想要依靠其来拉动国内几千亿元乃至上万亿元的内需市场仍不现实。
再退一步讲,即便需要境外奢侈品消费回归以提振内需市场,单纯通过降低关税的手段,其作用也是有限的。消费者选择境外消费奢侈品的理由很多,除了价格因素外,69%的人选择境外消费的原因是境外货品样式丰富,有45%的消费者更是将境外购买作为一种享受,即能够更加真实地享受产品原产地和本地的服务,而这些并不是能够通过降低关税来满足的。
姚景源:三驾马车现新问题影响激活内需
目前,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双压并存”。从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8%、9.7%、9.5%、9.1%、8.9%,连续5个季度回落。用支出法分项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架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也在近期遇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
先看出口。2011年1月份中国出口增幅为37.7%,到了当年12月底,出口增幅已回落至13.2%,而今年1月、2月,出口增幅就只有6.9%。
再看投资。投资可分为三种,分别是基础设施投资、企业更新改造扩大再生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经过金融危机期间4万亿注资刺激,一度出现20%~60%的增长,但随着资金刺激作用日趋消散,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随之日益减速,到今年1月、2月更是出现了-5.4%的负增长;企业更新改造投资总体而言不错,但由于国内企业改造创新动力不强,今年1月、2月投资同样出现了回落;至于房地产投资,由于投资和投机资金的投入,使得房产资源和需求严重不匹配。而投资增速的回落,也直接拉动了经济下行。
最后是消费。目前正处在中国消费结构升级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国民消费正从衣食消费逐渐转移到住和行,但由于近来过高的物价,令居民很难消费,而居民不消费,国内市场就很难被激活。
朱鸿杰:五问题困扰外贸发展压力大
摆在中国外贸面前的不仅是外需不足,还有不少来自内部的挑战,主要有五大问题。
一是人民币汇率风险依然存在。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30%,如考虑通胀因素,升值幅度更高。预期未来一段时期,人民币对美元仍将以升值为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砖国家中的印度、俄罗斯、巴西的货币对美元却在贬值。这将严重削弱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中国外贸的汇率风险。
二是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缓慢。宏观调控政策加大了企业融资难度,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更大。商业银行因为中小企业缺乏担保和抵质押物,或中小企业经营问题等原因惜贷。即使给予融资支持,利率上浮幅度较大,小贷公司的利率更高,可达基准利率的4倍,加上贷款过程中各种费用,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要素成本显著上升,传统优势遭遇挑战。近几年,企业职工的工资增幅平均大约都在10%~12%。2010年和2011年数十个省/市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平均超过20%。特别是新生代务工人员对薪资待遇和生活条件要求更高,短期迁徙率提高,对企业用工造成不利影响。相对而言,越南和柬埔寨的最低工资标准分别约为中国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更显著,产品输往欧美可享受更优惠的关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制造业把生产基地和订单转向这些国家。
四是出口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国内现在的状况是,外贸企业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本身风险承担能力较弱。而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企业的覆盖率只有10%,很多中小企业因无力承担风险而不敢接单,或不敢接长单和大单。2011年下半年以来,订单短期化趋势明显。2011年10月,广交会成交订单中,3个月以内的短单超过一半,3个~6个月的订单占比约三分之一,超过6个月的订单仅有约10%。
五是制造业产业国际分工处于不利地位,附加值较低。
李健:重视利于外贸回稳因素
提到国内环境对中国外贸产生的影响,挑战的确存在,但回稳的利好因素也在增多。
挑战主要来自五方面:一是从中长期看,未来进口仍然是刚性需求,难以抑制进口价格高企给外贸企业带来成本上的巨大压力;二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升值和波动;三是劳动力问题;四是传统产业生产力提高赶不上成本上升;五是进出口管理体制仍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利好的因素则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正在趋缓,今年前两个月我国通胀率已经回落到3.9%,2012年全年更有可能控制在4%左右。同时,人民币汇率也随着贸易趋于平衡,尽管人民币长期看还是升值趋势,但近期升值的压力实际上有所减轻。近期无论是人民币的中间价还是离岸远期人民币汇率都是有升有降。3个月的人民币远期汇率更呈现持平或下降的趋势。另外,从2月份的国际海事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出口订单指数也在转好。相信随着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微调,未来一段时间,货币供给将趋缩,外贸政策将保持稳定。
二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5%的目标,对外贸发展具有新意义。调低经济增长的目标,对于外贸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因为,调低经济增长目标,有助于抑制国内投资过热以及抑制通胀率,使外贸增长不至于承受过大的成本上升压力;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多年来困扰企业资源能源供求、劳动力供求以及货币供给的紧张状况;另外还有助于为外贸转方式、调结构、促平衡创造环境。
- ·内忧不断挤压纺织服装家居等中国制造 03-27
- ·中国轻纺城畅销面料排行榜 03-27
- ·春市营销分化明显 价格指数小幅下滑 03-27
- ·马来西亚2月份消费物价指数服装与鞋类 03-27
- ·孟加拉国提高奢侈服装的进口税 03-26
- ·广州抽查牛仔服装 “Q之一族”甲醛项 03-26
- ·未签订合同约定质量标准 五万套服装标 03-26
- ·2012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京开幕 03-26
- ·国内服装价格超大牌 被质疑定价畸形 03-26
- ·服装业:沿海与内陆争抢的工人 03-26
- ·魏桥紡織料今年棉花价格波幅收窄 03-26
- ·中国棉纺产业今年困难重重 03-26
- ·纺织企业:应对危机的两个突破口 03-26
- ·集装箱运输费用提高打击越南服装出口 03-26